乌拉满族猎鹰习俗 |
内容概要 | 在吉林市所属的土城子乡及乌拉街镇的满族村屯至今保留着传统的鹰猎习俗。该区域属长白山余脉丘陵地带,松花江流域河网湿地,宜于动植物繁衍,故每年秋海东青(学名白尾海雕)不远数千里来此过冬。人们以网捕之,经驯养用于捕猎野鸡等,春天祭拜后将其放归故乡。该地域历史悠久,是满族发祥地之一。清代五帝在此留下遗迹。又是清廷打牲乌拉总管(三品衔)衙门所在地。满族鹰猎习俗渊于满族信仰萨满文化。满族自古有崇鹰习俗,奉鹰神:首神。女真称号的真正含义就是海东青。唐代就有北方民族向中原贡鹰,以示臣服。辽逼迫女真贡鹰引起辽金战争。金、元两代获海东青的犯人可免除罪刑。清初当地人去库页岛(今俄罗斯萨哈林岛)捕鹰。辛亥革命后,“贡鹰”制度废除,海东青亦濒临灭绝,该习俗日渐式微。三中全会以来,当地政府挖掘抢救该习俗。由于自然环境变迁,以及海东青的捕捉目标减少,当地已尝试养山鸡供海东青捕捉,传承发展了该习俗,经媒体报道已引起世界关注。该习俗具有多重文化的内涵,体现了狩猎民族对鹰的崇拜和驯鹰并用于狩猎生产这种利用自然、征服自已的气魄和智慧以及尊重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始天人合一观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