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区抗日义勇军的兴起

辽宁地区是东北军政当局的统治中心,南满路(长春至大连)、北宁路(沈阳至北京)贯穿省内,构成东西、南北两大交通动脉。北宁路是沟通东北与关内的重要通道,其沿线的锦州和山海关是扼守平津的两大门户,战略意义十分重大。沈阳失陷后不久,在辽西、辽东各地出现了大批抗日义勇军,形成风起云涌之势。义勇军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三大活动区域,即:以北宁路、大通路(大虎山至通辽)、营沟路(营口至沟帮子)为中心的辽西、辽北义勇军活动区;以安奉路(沈阳至安东)、南满路中段(沈阳至盖平间)为中心的辽东三角地带和辽南义勇军活动区:以通化、桓仁为中心的东边道义勇军活动区。辽宁省义勇军最盛时总员达15万人以上。 九一八事变沈阳失陷后,日军主力集中于长春、吉林,伺机北进,仅以少数兵力占据北宁路巨流河,窥视新民、锦州,企图以此作为侵占热河的前进基地。 19319月下旬,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和辽宁省政府迁往锦州,张作相代理司令长官,米春霖代省政府主席,并正式办公。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声称:“东三省不准有两个政府,拟于短期内打消锦州政府。”108日,日军派出12架飞机轰炸锦州。 1931927日,由东北流亡到北平的阎宝航、高崇民、王化一、卢广绩等爱国人士发起成立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负责组织发动和领导东北民众的抗日救国斗争。救国会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北爱国反日斗争的发展。 193110月至11月,汉奸凌印青、张学成,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指使下,组织了伪“东北民众自卫军”,先后向辽西发动进攻,妄图打跨锦州政府。这支伪军很快被辽宁省政府属下的公安骑兵击溃。1126日,关东军司令部又以“天津事件”爆发为借口,先后令混成第4旅团、混成第39旅团一部,沿北宁路前进。由于日军攻锦州准备不足,以及国民党政府接受国联建议宣布将锦州划为“中立区”,日本政府和日军参谋本部怕引起国际干涉,才停止进攻锦州。28日,关东军司令部被迫将上述部队撤到巨流河以东地区。 辽西义勇军的兴起: 1、东北国民救国军:1931919日,由绿林首领高鹏振在黑山组成,开始为200余人,到1010日队伍发展到2000余人,活动在新民、黑山、彰武、法库等地; 2、东北抗日义勇军第3纵队:19319月末,由东北军少校队副张海涛组建的,从几十人很快发展到几千人,编为3个直属队和5个支队; 3、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1931927日成立,10月先后派耿继周、王绍泮、郑桂林等分赴辽西各地,组建了第41348路义勇军; 4、辽西抗日救国义勇军:193111月,由已退伍的下级军官王显庭为首在黑山县组成,各地群众、民团、地主武装和绿林好汉自动携带武器来参加,队伍很快发展到2000余人。后由东北民众救国会委为东北民众自卫军第1路,王显庭任司令。 在此期间,义县的马子丹等在刘台组织了义勇军,赵大中、芦士杰在北镇北部山区成立了蒙边威镇第一义军,潘贯儒、苏振声在大虎山一带成立了义勇军,闾山老爷岭的道士王子仁、田心斋也组织了“穷党”武装。到1931年底,在辽西一带已有义勇军10几支。 辽北义勇军的兴起: 辽北骑兵义勇军:193110月初,由原东北军军官高文斌发动和组织起来的。分为辽北骑兵第1路义勇军、骑兵第2路义勇军,编为9个支队,转战在通辽、辽源(郑家屯)、康平、法库一带。高潮时曾发展到数万之众,后来东北民众救国会把高文斌部改编为第5军团; 辽南义勇军的兴起: 辽南救国军:193111月底,辽宁公安骑兵总队在盘山镇压了汉奸凌印青的东北民众自卫军之后,黄显声(辽宁省警务处长)将这次杀敌反正有功的首领项青山、张海天、盖中华分别委任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第123路司令,分驻盘山、辽中、台安。不久,原东北军军官李纯华从海城来到营口,与3位司令联系并宣传联合抗日的道理,大家一致赞成组成辽南救国军,公推李纯华为司令,下辖9路、3个支队,最盛时达20000余人,转战在辽阳、盖平(今盖县)、海城、复县、营口、台安、辽中、凤城、岫岩等地。后来东北民众救国会将这部分义勇军编为第2军团。 辽东义勇军的兴起 1、东北农民自卫军:193110月初,在凤城、岫岩、安东(今丹东)的三角地带,出现了一支以农民为基础的抗日武装——东北农民自卫军,邓铁梅任司令,到12月这支队伍发展到1500余人。 2、辽宁民众自卫军:19324月,在东边道(今丹东、岫岩一带)以唐聚五为首的辽宁民众自卫军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