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牌的性能和表现力也是由少到多,从单一的叙事说唱和歌舞音乐,发展到抒情、状物、代言等多种功能。按性能及其表现的范围,可分为三种:叙事板:字多腔少,半说半唱似带腔朗诵,曲调简洁明快,节奏变化多端,长于叙事,如[武嗨嗨]、[抱板]、[红柳子]、[靠山调]。抒情板:曲调优美,行腔委婉,旋律起伏跌宕,善于抒发喜悦、哀愁、激愤之情,具有状物、写景、叙事、说理、代言等多种功能,如[文嗨嗨]、[哭糜子]、[四平调]、[慢西城]、[三节板]等。激情板:曲调欢快,旋律踊跃,句尾带行腔和过门,适于载歌载舞,如[胡胡腔]、[喇叭牌子]、[小翻车]、[十三嗨]、[大救架]、[打枣]等。二人转唱腔音乐的性质、功能有三性,即说唱性、歌舞性和戏曲性。说唱性:二人转音乐是我国民间音乐特有的体裁之一。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既有歌唱部分,又有近似口语的说白部分,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朗诵部分,即所谓有说有唱的音乐。歌舞性:二人转本身就是在民歌、秧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人转是秧歌打底儿,落子镶边儿”,就是这个意思。它反映了二人转是有较强的歌舞性。二人转的“转”字本身就代表舞蹈性。戏曲性:即具有戏曲性质音乐语汇和结构,有行腔、有甩腔、有过门、有起落板,音乐能顿、能留、能锁、能叫,有一些基调发展各种变格。二人转唱腔音乐的三性,不是分割、孤立存在的。比如[红柳子]既有说唱性又有戏曲性。[秧歌柳子]则既有说唱性,又有歌舞性。二人转唱腔音乐的表现力之所以那样丰富,能演唱几百句,甚至上千句,主要就是靠有上、下句曲体结构带甩腔的曲调,如[武嗨嗨]、[红柳子]、[靠山调]等。“二人转唱腔千斤重,[武嗨嗨]担着八百斤”之说,恐怕也都与此有关。二人转共有三百多个曲牌(调),然而是上、下句曲体结构带甩腔的曲调,一共也超不过十几个。可是在“十大主调”里就占了六个:[武嗨嗨]、[抱板]、[红柳子]、[糜子]、[四平调]和[靠山调]。其它四个(胡、牌、文、翻)也还都是上、下句曲体结构带行腔的曲调。这可以说是二人转十大主调曲式腔格的最大特点和规律。二人转唱腔讲究的“唱腔成片儿,甩腔到段儿,没有劲不甩,甩不响不甩”,只有通过上、下句曲体结构带甩腔的曲调,方能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