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库
吉林二人转
    在线浏览
介绍吉林二人转艺术是一种二人搭档载歌载舞、转进转出、以东北方言声韵演唱短篇故事的表演艺术。其中分三种演唱形式,即二人转(双玩艺儿)、单出头和拉场戏。二人转由上装(女扮)和下装(男扮)两个演员表演,通过又唱又说又扮舞和跳进(演员进入剧中人物)跳出(由人物转为事件的叙述者)的方法,演唱一个叙事兼代言的诗体故事。二人转剧目,有着鲜明的地域性和民俗性,其人物形象和风土人情等均具有鲜明的东北农村地方色彩,特别是那种生动风趣的东北民间口语,使演出富有很大的艺术魅力。
基本内容吉林二人转艺术是一种二人搭档载歌载舞、转进转出、以东北方言声韵演唱短篇故事的表演艺术。其中分三种演唱形式,即二人转(双玩艺儿)、单出头和拉场戏。二人转由上装(女扮)和下装(男扮)两个演员表演,通过又唱又说又扮舞和跳进(演员进入剧中人物)跳出(由人物转为事件的叙述者)的方法,演唱一个叙事兼代言的诗体故事。单出头是由一个演员表演的小戏。拉场戏是由二至三个基本按脚色扮的演员,运用二人转的表现手段而演唱的边歌边舞的民间小戏。这三种形式表现出手段和艺术风格基本相同实质上是"三位"一体,一树二枝,即二人转为树干,单出头、拉场戏为两枝。二人转剧目仅传统戏就有三百多出,常演者亦有百出左右。题材多来自民间说唱、民间故事和其它地方戏曲。二人转剧目,有着鲜明的地域性和民俗性,其人物形象和风土人情等均具有鲜明的东北农村地方色彩,特别是那种生动风趣的东北民间口语,使演出富有很大的艺术魅力。二人转的音乐唱腔十分丰富,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说。多半来自东北民歌、秧歌、东北鼓吹乐、东北大鼓和河北莲花落。还有的吸收了河北梆子、皮影戏、单鼓等音乐,能够收集到的曲牌达三百多种,常用的有几十种。二人转的表演手段,主要是唱、说、扮、舞,以及唱、说、扮、舞中技艺超群的绝活。唱,即唱功。说,即说口。扮,即跳进跳出,象不象,作比成样的表演。舞,包括组合而成的舞蹈表演和表演动作的舞蹈化。
基本特征 1、综合性
吉林二人转是一种介于曲艺与戏曲之间的两栖两属,独特而独立的艺术品种,是一种歌舞性、说唱性和戏曲性兼而有之的艺术史上极为少见的艺术形态。观众在欣赏二人转时,可当戏剧看、当歌舞看、当说唱听、当笑话听、满足多样的审美需求。
2、独特性
二人转的基本形态--一旦一丑或曰一女一男两个彩扮的演员又唱又说又扮又舞,跳进跳出地表演一个叙事又兼代言的诗体故事。二人演多角的灵活性和独特性,使观众有一种在固定角色的大戏里感受不到的新鲜感;可以使台上台下互动,使观众有一种参与创造的乐趣;使时空变换、人物变换、技艺发挥有更大的自由。这种演艺方式,在现代表演艺术中仍有很强的生活活力。
3、开放性
二人转生命力强的另一个原因,是敢于吐纳古今中外一些观众感兴趣的东西。不论从民歌、说唱、戏曲、杂技、甚至风行一时的流行歌舞,凡是观众爱听、爱看、爱唱的都敢收用,但经过演出实践,化为自己的血肉、自己的技艺,使它身强力壮、神完气足,多姿多彩、多技多艺、多了开放进取精神,少了泥古不化或保守停滞不前的观念。
主要价值作为独特艺术形态的二人转,直至今日生命力仍然很强。
一、全国类似二人转这样民间艺术形式不下十几种,但从发展趋势看,有的保持"两小戏"原貌变化不大;有的衍变成"三小戏"后,丢弃了说唱等成份,变成一般的戏剧形式;有的被大剧种或新剧种所吸收,丧失了原有的面貌或不复存在。惟有二人转与众不同。既保持"千军万马,全凭咱俩"这种"二"的形态特征,也保持演员与观众这种"我和你"的亲密关系,在广泛吸收融化的过程中,在长期游动与竞争的情况下不断提高它的表现力,使之成为罕见的既古老又现代的艺术形态,早已引起国内外的艺术界的注目。
二、二人转长期积累的艺术成果,可以说是东北地域民间艺术的奇葩,藏有东北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表演、民间语言以及民间创造经验和理论财富等珍贵遗产。东北的歌曲、曲艺、戏曲、舞蹈乃至话剧、电视剧以及小品节目的创作都从中吸取营养。二人转在东北几乎可以视作民间母体文化之一种。
三、二人转为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美学等学科也提供了大量资料,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特别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和东北民间文化艺术的研究,二人转更居不可忽视的地位。
历史渊源吉林二人转俗称"蹦蹦"、"棒棒戏"、"小秧歌"等。它是在东北大秧歌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吸收莲花落、什不闲的演唱内容和唱腔而形成。在300年来的流传过程中,经众多艺人从太平鼓、东北大鼓、河北梆子、皮影戏和民间笑话中采撷多种艺术成份,提炼演变而成。二人转具有说唱、歌舞和戏剧因素的浓郁乡土气息和鲜明地方特色,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清嘉庆年间的二人转相继由辽宁到吉林作艺,吉林全境二人转演出已十分兴旺,各地相继成立班组在农村交流演出,实力强的艺班开始进入城镇市场撂地或落子园演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吉林二人转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省内各市、县都相继成立了二人转专业表演团体。文化厅、局选派新文艺工作者参与二人转剧目和唱腔的继承和革新工作,整理创编新曲(剧)目,改编新唱腔。一大批二人转传统剧目、新编剧目、传统唱腔和二人转研究出版物相继问世。
传承普系二人转的传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主要是以师带徒。在吉林省从清代到现在的传承系谱有六代:赵富--张相臣--李青山--于恒恒--王淑琴--阎光人、阎光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二人转的传承方式为学校培养和社会传承。
现已确定的传承机构有:
吉林省戏曲学校二人转科高茹二人转学校,和各市、县、去民办的学员班近二十多处。长春师范学院还设立了二人转大专班。
现已确定的传承人有:
许文臣、王中堂、那炳晨、金士贵、关长荣、高茹、董孝芳、李晓霞、郑淑云、王淑琴、郑桂云、韩子平、高晓霞、杨金华、董玮、白晶、阎淑萍、佟长江、阎学晶、董连海。
器具制作及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二人转表演团体的音乐伴奏逐渐采用小型民族乐队,早期二人转的主奏乐器为板胡、唢呐,主要击节乐器有大板、碎嘴子和手玉子,配以二胡、笙、笛子、三弦、琵琶、扬琴和大提琴等乐器;底鼓、小锣和铜钹。少则三五人,多则十几人。20世纪80年代开始,又增加了电子琴和架子鼓等乐器。目前,职业和民间演出团体的乐队配置是十人左右的民族乐队为主,小班则三至五人。
濒危状况然而吉林二人转面临濒危确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一、二人转队员人员老化,骨干人才流失、断档,一些绝技有失传的危险。二
活动资金不足,对二人转的文化内涵没有深入的挖掘和研究。三、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人们对二人转关注不足,发展举步维艰,濒危状况令人堪忧。
保护计划保护内容:
全面、系统地保护“吉林二人转”相关的艺术形式。从总体而言“吉林二人转”保护内容为:保护二人转艺术家,保护剧目、保护表现形式、保护文物等四个方面。把对有重大影响的代表性二人转艺术家的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加强对传承人(继承人)和青少年演员的培养。将再次对“吉林二人转”进行相识的普查,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方式,建立完整的档案。用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手段等,对“吉林二人转”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并作妥善的立体保存。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对“吉林二人转”进行广泛宣传。
五 年 计 划:
时间 预期目标
2006年——保护措施:1.召开“吉林二人转”保护政策及立法研讨会。2.对“吉林二人转”做专题调查。3.举办“吉林二人转”普查人员培训班,完成普查及建档工作。
2007年——保护措施:1.举办“吉林二人转艺术节”。2.对重点保护二人转艺术家的二人转艺术进行录音录像工作。3.举办青年二人转演员培训班。加强吉林二人转艺术队伍建设。
2008年——保护措施:1.举办吉林二人转艺术研讨会。2.编辑出版《吉林传统二人转资料丛书》。3.建立吉林二人转演员数据库。出版资料丛书,建立完善的数据库。
2009年——保护措施:1.举办“吉林二人转青年演员汇演”。2.开办二人转艺术理论研讨班。加大对“吉林二人转”表演和理论研究后备力量的培养。
2010年——保护措施:1.筹建吉林二人转艺术博物馆。2.出版吉林二人转系列光碟。对吉林二人转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
© 版权所有:吉林省图书馆 数字图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