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库
乌拉满族益克特里氏萨满音乐
    在线浏览
介绍益克特里氏萨满音乐是乌拉满族萨满祭祖时萨满所唱的祭祀歌,俗称萨满神歌,即萨满音乐。它由声乐、器乐两大部分组成。据我国史料中最早有关萨满记载的《王朝北盟会编》云:"珊蛮者,女真语巫妪也。""珊蛮"即萨满之音转。其中记载的就是金代女真时期萨满情况。原吉林乌拉地方管辖区域。即清代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所辖区域含现今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及相邻的九台市莽卡乡东哈什玛屯,胡家回族乡小韩屯。上述区域满族(含汉军旗)现有的各家神本记载家族沿革看,均可上溯到海西女真时期。从其表演所必须的民俗环境上看,历史上乌拉满族萨满祭祖风俗没有受到清乾隆年间颁布的《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的影响。因此至今仍更完好地保留其原始图腾崇拜,祖先英雄崇拜的特征。尤以口传心授的家族世代传承,没有任何人的艺术加工的原生态演唱方式方法为特点。
其主要价值:一是其歌词记录了家族、民族发生、发展史。二是歌词满汉合璧,甚至纯满文。乐器又兼神器,体现神话传说与象征意义。服饰为民族风格,这都是满族文学、文艺创和的根基。三是乐器制作材料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冶炼、木艺、皮革技艺的科技水平。在声学上体现着体鸣乐哭膜鸣乐器的典型音色,是研究民族器乐的依据。
基本内容一、家祭歌
1.佛波密 2.跳饽饽神歌 3.换索歌 4.跳肉神歌
5.跳晌午神歌 6.烧太平香歌 7.背灯祭歌
二、野祭歌
1.排神歌 2.请神歌 3.放神歌 4.送神歌
三、祭天神歌
基本特征1.从表演所必须的民俗环境上看;历史上乌拉满族萨满祭祖风俗没有受到清乾隆年间颁布的《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的影响,因此至今仍更完好地保留其原始图腾崇拜、祖先英雄崇拜的特征。被国际萨满界称为当今少有的萨满文化"活化石"。
2.没有任何人为艺术加工的原生态演唱方式方法。
3.口传心授的家族世代传承。
4.演唱时鼓、歌不离,鼓与腰铃不离。
5.伴奏乐器不用宫廷祭祀用的"文场"乐器,大量是敲击乐器,体现着原始民间艺术的特征。
6.器乐演奏(鼓点)即有固定的文本性传承(基本点),更具即兴表演的特征。
主要价值1.历史价值:
萨满歌词记录了家族、民族发生、发展、历史沿革的历史。记录了本民族的历代英雄,记录了历史上的较大战争,是历史的见证。具有史料价值、文献价值。
2.文化价值: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继续使用满文满语的地方和人员越来越少。满文满语已不是现今大多数满族同胞的主要生活用语。满族萨满歌曲声乐部分全部用满语演唱,歌词具有纯满文的、还有满汉合璧的,客观上起到了保留、传播、延续、民族语言文字(满文满语)的价值。演唱、舞蹈音乐的伴奏乐器既是神器又是乐器,具有真正的满族原生态艺术价值。萨满服饰、佩饰的风格色彩具有民族美术研究价值、各种乐器都有神话传说和象征意义,是典型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学的宝库。各个程序的神歌反映了民俗学价值。独特的观演具有民族文化娱乐审美价值。是满族文艺创作的根基。
3.科学价值:
所用的乐器腰铃、抓鼓、铜镜、恰拉器等的制作材料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冶炼、木艺、皮革等技艺的科技水平。在声学上体现着体鸣乐器、膜鸣乐器的典型音色。是研究民族乐器的依据。
历史渊源乌拉,满语。汉意:江河。在本项目中系地域名称,指清代专为皇宫提供农副产品的基地--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所辖区域。益克特里萨满音乐是乌拉满族萨满祭祖时萨满所唱的祭祀歌,俗称萨满神歌,即萨满音乐。它由声乐、器乐两大部分组成。乌拉满族萨满祭祖习俗形成的确切时间已难考证。据我国史记中最早有关萨满记载的《三朝北盟会编》中(徐梦莘著):"珊蛮者,女真语巫嫗也。"" 珊蛮"即萨满之音转。记载的就是金代女真时期萨满情况。本文所述"乌拉 "地方,早在女真时期就是海西女真呼伦四部"乌拉部"所在地。从现有的各家神本记载家族沿革看,均可上溯海西女真时期,可见其历史悠久。
传承普系益克特里家族(石姓)
第一代:大萨满,崇吉德,据今三百五十余年;
第二代:大萨满,打卡布,据今二百八十余年;
第三代:大萨满,乌林巴,据今二百三十余年;
第四代:大萨满,东海, 据今一百七十余年;
第五代:大萨满,多明阿,据今一百二十余年;
第六代:大萨满,益克特里·殿峰,栽力有海郞阿,石刚等;
第七代:大萨满,益克特里·宗轩 (石宗轩);
第八代:大萨满,益克特里·宗祥 (石宗祥);
第九代:大萨满,益克特里·忠超 (石忠超);
第十代:大萨满,益克特里·光华 (石光华);
第十一代:萨满,石继新, 石宗朋;
代表性传承人;
益克特里家族(石姓)
第七代:大萨满,益克特里·宗轩 (石宗轩);
第八代:大萨满,益克特里·宗祥 (石宗祥);
第九代:大萨满,益克特里·忠超 (石忠超);
第十代:大萨满,益克特里·光华 (石光华);
第十一代:萨满,石继新, 石宗朋;
器具制作及作品1.萨满服饰、佩饰。
2.乐器(道具、神器):抓鼓(满语:依木钦)、抬鼓(满语:同肯)、腰铃(满语:西萨)、拍板(满语:恰拉器)、响刀(满语:哈尔马刀)、铜镜(满语:托力)、枪、矛(满语:激达)、铃杆(满语:勿轰)。
3.香案及其供品
作品:冬季满族萨满祭祖活动。
濒危状况民间的满族萨满音乐传承必须经过"学乌云"的过程。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经费。由于现代文化的冲击,年轻人审美情趣的变化,更主要的是市场经济的冲击,年轻人怕影响学业,影响个人前途,不愿意学。有失传的危险。
保护计划一、保护内容:
1、对萨满、栽力进行保护。
2、对乌拉满族益克特里氏萨满音乐进行保护。
二、五年计划:
2007:将项目上报国家,确立代表性传承人。
2008: 建立培训制度体系,培养一支队伍。
2009: 确立该地区为文化生态保护区,落实保护机制。
2010: 在该地区建立专题旅游景点,使其影响不断扩大。
2011: 向社会以及国内外招商引资,使资金渠道多元化。
三、保障措施:政府政策倾斜,媒体及时准确地跟踪报道。
© 版权所有:吉林省图书馆 数字图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