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库
何氏剪纸艺术
    在线浏览
介绍何氏剪纸艺术现流传于吉林省吉林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36度36分北纬43度34分。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且冬季漫长寒冷。因依山傍水素有北方江城之称。这里的夏季有青山绿水,东北著名的松花江呈S型穿城而过,而且水质优良口感清澈甘甜,冬季有雾凇雪柳,玉树琼花。
十九世纪末,生于沈阳满族家庭的何明山,还在幼年时,就跟爷爷、奶奶学习用剪子剪窗花、鞋花、年节用的吉祥喜庆图以及反映满族民俗风情的作品。娶妻生子后,又教儿子何俊生学剪纸。何俊生12岁进入学堂后还执著地学习画画,长大后于1956年、1958年分别深造于长春美术大学及北京美术大学。毕业后曾参加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的装修工程。在吉林市他办剪纸班,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其年画曾在全国出版。他本人则受到毛主席接见。第4代传人何文江善刻民间仕女图。2006年在全国、国际4次大赛中获2次国际大奖、一次全国大奖。
主要价值:
一、历史价值:何氏剪纸以《仕女图》为主,每个作品就是一个历史故事或传说或一个神话故事,给人们树立一个向往的目标、或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或是一把人生的尺子,使人们透过其作品的历史空间的跨越感,体味到历史和时空的沧桑变迁。体现了民间的一种文化现象和时代的文化背景。
二、文学价值:何氏剪纸大度细腻,情节与细节兼备,以刻画情感见长,人物栩栩如生、楚楚动人。文学即是人学,人学即是文学。剪纸艺术与窗花己经成为东北民间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每逢大喜之日,人们都会用这种形式来渲染喜庆气氛,表达美好祝愿。
三、美学价值:何氏剪纸以《仕女图》为代表,以花框为特征,可谓独具匠心。形式为内容服务,当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时,就会给人们从视觉到思想体会到审美的享受,引导人们崇尚真善美。
四、民俗价值:何氏剪纸每每以民间故事、神话故事或现实生活为题材,体现民间百姓的喜怒哀乐、所仰所弃。即反映了民俗文化也反映了百姓生活,引导人们向往美好生活。
基本内容何氏剪纸艺术是用五色纸通过剪刀裁剪、雕刻(阴刻、阳刻)制作成各种图形,表达作者及民众的情感寄托和祷盼幸福平安的美好愿望。
何氏剪纸以人物居多,尤以《仕女图》为代表。如:《献寿》《精衛填海》《红楼梦》《巫山神女》《麻姑献寿》《黛玉做画》《飞龙》《毛泽东》等。
基本特征以花框为主色调,每幅作品与同业人最大的不同,就是都采用以精细美观 大方的花边做修饰,每幅作品的花框刻制过程不少于"锦堂"的功夫。美丽的花边、每幅作品的配饰都经过深思熟虑。"锦堂""花框"的设计是严谨的,也是个人美术风格的独特之处。
主要价值历史价值:何氏剪纸以《仕女图》为主,每个作品就是一个历史故事或传说或一个神话故事,给人们树立一个向往的目标、或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或是一把人生的尺子,使人们透过其作品的历史空间的跨越感,体味到历史和时空的沧桑变迁,体现了民间的一种文化现象和时代的文化背景。
文学价值:何氏剪纸大度细腻,情节与细节兼备,以刻画情感见长,人物栩栩如生、楚楚动人。文学即是人学,人学即是文学。剪纸艺术与窗花己经成为东北民间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每逢大喜之日,人们都会用这种形式来渲染喜庆气氛,表达美好祝愿。
美学价值:何氏剪纸以《仕女图》为代表,以花框为特征,可谓独具匠心。形式为内容服务,当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时,就会给人们从视觉到思想体会到审美的享受。引导人们崇尚真善美。
民俗价值:何氏剪纸每每以民间故事、神话故事或现实生活为题材,体现民间百姓的喜怒哀乐、所仰所弃。即反映了民俗文化也反映了百姓生活,引导人们向往美好生活。
历史渊源十九世纪末,生于沈阳满族家庭的何明山,还在幼年时,就跟爷爷、奶奶学习用剪子剪窗花、鞋花、年节用的吉祥喜庆图以及反映满族民俗风情的作品。娶妻生子后,又教儿子何俊生学剪纸。何俊生12岁进入学堂后还执著地学习画画,长大后于1956年、1958年分别深造于长春美术大学及北京美术大学。毕业后曾参加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的装修工程。在吉林市他办剪纸班,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其年画曾在全国出版。他本人则受到毛主席接见。第4代传人何文江善刻民间仕女图。2006年在全国、国际4次大赛中获2次国际大奖、一次全国大奖。
剪纸这一习俗由来已久,过去由于生活贫困又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每逢新春佳节和上元之夜人们就用剪窗花来寄托自己美好的向往,祈祷幸福吉祥。同时每一个窗花都承载着一个美好的故事。孩子们围在老人身边一看老人们剪窗花一边听老人讲着一个个神话故事或传说,剪纸艺术早期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传承着。何氏剪纸尤以何俊生为代表。
 何俊生1923年生人,沈阳市人,满族。幼年时跟父亲学剪纸,剪窗花、鞋花、年节吉祥图等。幼儿时的熏陶给其后来的剪纸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何俊生不论是进学堂还是参加工作都对剪纸和画画的热爱依然执着。凭着这份执着与热爱他先考入长春美术学校,后又深造于北京美术大学。这些都对何氏剪纸艺术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致使何氏剪纸更上一层楼。
传承普系祖太爷, 何小午, 辽宁沈阳人, 满族;
爷 爷, 何明山; 1883年,沈阳生人, 满族;
父 亲, 何俊生, 1923年生于沈阳, 满族;
何文江, 1952年4月生于吉林市, 满族;
何 路 ,1979年8月生于吉林市, 满族;
何文江,从小对剪纸特别酷爱,父亲对他的要求很高,取得的成绩与父亲言传身教分不开。1979年何文江独立设计和刀刻作品《嫦娥奔月》获吉林地区一等奖。八十年代相继刻了几十幅《民间仕女图》。
2006年把近年作品拿到市剪纸中心,参加全国、国际大赛,获一次国际大奖、一次全国大奖。
器具制作及作品相关用具主要有: 刻刀、剪刀、油盘、磨石、粉袋、各种颜色的纸、

主要作品:《仕女图》、《梁祝》、《草原风情》、《毛泽东》等
濒危状况因长期处于无组织状态,又无资金扶助,剪纸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它的艺术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剪纸艺术家、爱好者还是停留在口传心授放任自流的状况下,再这样下去,这种艺术形式若干年后可能会再也看不到了。
保护计划一、保护内容:
吉林剪纸的历史、现代的资料、史籍。
吉林剪纸的代表人物何氏剪纸、张春颖"春颖剪纸"、陈国章"陈氏刻纸"、潘松玲"潘纸剪纸"、高於松"高氏剪纸"等予以重点支持,使其传承得以继续,作品得以保护和发展。
二、五年计划:

2007: 办好剪纸中心,有组织、有专人。
2008: 收集整理好历史资料,形成材料上报。
2009: 组织专家研讨,形成理论指导。
2010: 举办全国性交流活动,成为国内有影响的基地。
2011: 稳定的组织、资金、出系列专著,形成吉林文化品牌。

三、保障措施:
文化局及部门办好剪纸专门机构,保证必要资金、活动、场所并使其稳定,通过专家带动,骨干培养,抓好普及,尽快形成产业。
© 版权所有:吉林省图书馆 数字图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