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库
吉林省吉林市满族颁金节
    在线浏览
介绍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位于吉林省中东部,处于吉东低山丘陵的北半部,属长白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下辖六区四市一县,是满族发祥地之一。满族人口在上世纪末叶已达30万人,上升为吉林地区各少数民族人口的第一位,满族人崇尚萨满文化。
"颁金"是满族,乃出生或生机勃勃之意。明末努力尔哈赤统一了白山黑水间众多女真部落,建立后金政权。皇太极继位后于1635年农历10月13日在盛京(今沈阳)宣布将女真族改名为满洲。辛亥革命后则统称其为满族。1989年国家在丹东召开首届满族文化学术讨论会,将每年农历10月13日定为满族的诞生日或命名日。从此,满族族名的纪念日就被称为"颁金节"。1993年的《人民日报》和1994年中央广播,都以满族颁金节为名报道了全国庆祝活动。现在颁金节已经成为海内外满族同胞的共同节日了。
主要价值:
1、历史价值:满族为肃慎后裔,其最早见于史籍是舜帝25年肃慎人进贡" 石弩",并几度建立政权。通过颁金节可研究这段悠久而辉煌的历史。
2、政治价值:颁金节是八旗制度成长壮大的里程碑。"旗人"是指所有在旗民族,包括满、汉、蒙古、朝鲜、维吾尔、回、俄罗斯等民族,八旗制是民族团结的标志,是中华盛世的体现。
3、文化价值:颁金节民俗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包括美术、歌唱、曲艺、杂技、舞蹈、满业满语,乃至家祭,具备极高的民俗、文学、审美、音乐、舞蹈及娱乐价值。
4、经济价值:该活动的参加者来自祖国各地、各界,这样就使颁金节成为信息的平台、交往的载体,往往会收到可观的经济效益。
基本内容吉林市"颁金节"庆祝活动由吉林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吉林市满族联谊会主办、承办。基本内容如下;
1、座谈会、联谊会
2、文艺演出 民俗表演 民族体育竞技、游戏
3、开展下乡扶贫、送医送药活动
4、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为发展经济服务的各类研讨会
基本特征1、体现国家政治和谐、民族团结平等。
2、各界、各类交流活动具有促进振兴民族经济繁荣发展的作用。
3、各种文体活动地域、民族文化特色浓郁。
4、满族是中国较大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较广。在这几天,全国各地满族族胞都要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以庆祝自己的节日。参加人员广,辐射面大。
5、参与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
主要价值历史价值:东北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满族是东北的土著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它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最早见于史籍的记载是舜帝二十五年古肃慎人的一次朝贡,其后又经历了两汉的挹娄、魏晋的勿吉、隋唐的靺鞨、宋明的女真之变化。历史上曾几度建立起自己的国家政权,有"海东盛国"之誉的渤海,有世纪王朝的大金,有鼎足东北亚的东夏,还有雄霸天下的大清王朝等等。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中国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政治价值:通过颁金节的纪念活动可以追忆先辈创业的艰难、先辈们走过的是一条危险重重的九曲弯道,他们克服了千难万苦,披荆斩棘、百折不回,在几千年的民族史上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一页!为民族团结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八旗是具有行政、军事、生产三种职能的社会组织,八旗制度实质上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 "旗人"是指所有在旗的民族,除了满族以外,还有汉族、蒙古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回族、俄罗斯等民族。各旗臣民在权利和义务上是完全平等的。八旗制度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标志。"颁金节"庆祝活动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满族族胞一直生活在中华民族和谐平等,团结祥和的祖国大家庭中,体现当今处于"中华盛世"这一重要的政治价值。
文化价值:在满族的传统节日"颁金节"庆祝活动中,都要进行一系列的民俗活动。满族美术家、歌唱家、曲艺家、杂技家、舞蹈家、满语学者……都会拿出自己的精彩节目进行表演。有的地方还会进行家祭、野祭等传统满族祭祀活动。这些表演和活动,具有极高的民俗价值、文学价值、审美价值、音乐价值、舞蹈价值、娱乐价值,直接、直观地宏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经济价值:参加"颁金节"联谊活动的人士来自祖国各地、各界。在座谈会上离不开经济发展的话题。结交朋友,互通有无,"颁金节"庆祝活动成了交流信息的平台,相互交往的载体。往往起到"颁金节"搭台,经济唱戏的效果。
历史渊源"颁金"是满语,出生或生机勃勃之意 。明代末叶,建州女真爱新觉罗部首领努尔哈赤,靠十三副遗甲起兵,统一了白山黑水已经分裂的众多部落。明万历四十三年(1616),努尔哈赤首创八旗制度,四十四年(1617),建立后金政权,年号天命。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因炮伤发作去世,其子皇太极继承汗位,年号天聪。1635年农历十月十三日在盛京(今沈阳)宣布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辛亥革命后,统称为满族。1989年,我国于丹东召开首届满族文化学术讨论会,将每年农历十月十三作为满族的诞生日或命名日,满语"颁金"的汉译为"出生"或"生机勃勃",与金银财宝的金没任何联系。从此,满族族名的纪念日就被称为"颁金节"。 1993年的《人民日报》和1994年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中,都以满族颁金节为名,报道了北京及各地满族的庆祝活动。现在颁金节已约定俗成地成为海内外满族的共同节日了。
传承普系1635年农历十月十三日在盛京(今沈阳)宣布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辛亥革命后,统称为满族。1989年,我国于丹东召开首届满族文化学术讨论会,将每年农历十月十三作为满族的诞生日或命名日,满语"颁金"的汉译为"出生"或"生机勃勃",称为"颁金节"。
器具制作及作品吉林市"颁金节"庆祝活动
濒危状况作为民族节日,只要有族胞的存在就不会消亡,这是个民族情感问题。作为庆祝活动需要大量经费,但每年国家政府部门只给少量经费,和实际支出相差甚远。因此多靠民间赞助。长此下去就会出现濒危后果,建议国家应真正做到民族平等,多支持"颁金节"联谊活动。
保护计划一、保护内容:对吉林省吉林市满族颁金节的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保护。
二、五年计划:
2007年,将项目上报国家,确立代表性传承人。
2008年,建立培训制度体系,培养一支队伍。
2009年,确立该地区为文化生态保护区,落实保护机制。
2010年,在该地区建立专题旅游景点,使其影响不断扩大。
2011年,向社会以及国内外招商引资,使资金渠道多元化。
三、保障措施:政府政策倾斜,媒体及时准确地跟踪报道。
© 版权所有:吉林省图书馆 数字图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