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库
满族萨满面具剪纸
    在线浏览
介绍满族面具剪纸的原生形态是以萨满文化活动为主线,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剪满族的神仙,表现满族的习俗生活。萨满面具有自然神、有动物神、有植物神、有祖先神、有盗天火的"其其旦女神"、还有天父神"乌申阔恩都哩"、石神"石头蛮尼"等。这些神灵均反映了萨满教的原始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进一步证实了北方萨满文化的繁盛和普及。
满族萨满面具剪纸作品,手法灵活熟练,民俗味道浓厚,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作品题材比较广泛,作品精益求精,技艺娴熟,有很高的知名度,又不失传统技艺。满族面具剪纸比较粗犷、古朴、率直,无不蕴含着乡情及吉祥,应该是全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形式,有自己的民族民间精神及神韵。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开辟了一个同萨满教理论研究相对应的实物形态研究的新领域。这些满族萨满面具都是反映神祗形象的,完全符合萨满崇拜观念和万物有灵论。它有着自身的特点,独特的研究审美和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是北方绝艺。这是一份祖宗赠给新时期人们的高级礼物,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宝贵价值谁也无法估量。倘若有幸看到它,并细细地品味一番,你会感到如同周身贯穿了父辈的血脉和母亲的乳汁,传统民间剪纸作为中国古老文明的一枝繁花,将永远滋补着我们精神的肌体。面具是萨满文化的重要代表,但创作成剪纸艺术与其它文化的区别在于它更具有原始性和艺术性,它以反映神灵为主,而很少有"鬼"的形象,这是区别其他民族面具的主要特征。满族面具剪纸艺术是一笔稀世珍贵的历史文化传承。萨满面具剪纸艺术,对满族发祥地的文化研究创造了条件。其造型独特,和谐亲切,体现了萨满教独特的文化娱乐和极高的价值功能。
基本内容满族面具剪纸的原生形态是以萨满文化活动为主线,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剪满族的神仙,表现满族的习俗生活。萨满面具有自然神、有动物神、有植物神、有祖先神、有盗天火的"其其旦女神"、还有天父神"乌申阔恩都哩"、石神"石头蛮尼"等。这些神灵均反映了萨满教的原始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进一步证实了北方萨满文化的繁盛和普及。他们把一切有益于人类的物体现象都看作是神,反之,则把一切对人类有害的东西都看成是人间的"胡图"(鬼)或"巴拉尊"(妖)。宁古塔(宁安古称)满族祭祀时分为家祭(家神)与野祭(山野之神)。家神中有"福神"、"喜神"、"太平神"等;野神中有"天神"、"风神""火神"、"河神"、"路神"、"树神"、"大力神",以及"日神"、"月神"等。满族祭祀法器"神鼓"上绘有各种图案(包括面具)和象形符号,鼓槌上也同样刻绘着多种图案、符号。李维娟面具剪纸图谱,每张都标出了面具所用的色彩、神名和象征意义,每个神灵面具背后都有满语神名,并且在萨满中都有其传说故事。面具的内容大体可分三大类:一类是反映自然崇拜的,有风、雨、雷、电、冰、雪、霜、雾、天、地、日、月等神36个;一类是反映图腾崇拜的虎、豹、熊、鹿、鹰、鸟、花、木等神46个;另一类是反映祖先崇拜的,有天母神"佛朵妈妈"、"长白山主"等46个,共计剪了128张,另外,还有窗花、顶棚花、墙围花、各式团花、大小门神、神仙、满族小孩等600多幅作品。敦化的满族民间剪纸因出自劳动人民之手,取材于生活熟悉的东西,充满乡村味道,民族民俗特点鲜明。从古老的剪纸中可以看到满族人民在长白山丛林狩猎,水中捕鱼,婚祭嫁娶,生活和生产都跃然于纸上,长辫子的男人、大头翅的女人、长袍、马褂、萨满人等等,不仅如此,它又是家居装饰,好多的枕头、鞋帽和服饰都是以剪纸做复制版本的。满族剪纸的内容是很有讲究的。萨满吉祥图案寓意吉祥辟邪,娃娃、葫芦、莲花等象征多子多福,家禽家畜,瓜果鱼虫是农民熟悉的对象,也是他们表现的主要内容。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具有很强的地域风格。在它看似极其简单的材料、工具和技术(一沓薄纸,一把小剪,用阴刻、阳刻、剪贴、点染等的传统剪纸手法)中却蕴藏着无限量的生活与情感信息,能体现出长白山区的山山水水哺育了满族儿女,也培植出独具特色的满族传统民间文化。
目前,李维娟的600多个满族面具剪纸已装裱成5个100米的长卷,作品都以鲜明的个性色彩出现,即生动传神,又妙趣横生,是研究满族风土民情的"活态"资料。
基本特征1、满族萨满面具剪纸作品,手法灵活熟练,民俗味道浓厚,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作品题材比较广泛,作品精益求精,技艺娴熟,有很高的知名度,又不失传统技艺。
2、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所限,也就是这种局限,使萨满面具剪纸形成了最独特鲜明的样式和特点,这一点表现的尤为突出。
3、满族面具剪纸,比较粗犷、古朴、率直,无不蕴含着乡情及吉祥,应该是全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形式,有自己的民族民间精神及神韵。
主要价值1、历史价值: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开辟了一个同萨满教理论研究相对应的实物形态研究的新领域。这些满族萨满面具都是反映神祗形象的,完全符合萨满崇拜观念和万物有灵论,有着自身的特点,独特的研究审美和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是北方绝艺。
2、艺术价值:这是一份祖宗赠给新时期人们的高级礼物,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宝贵价值谁也无法估量,倘若有幸看到它,并细细地品味一番,你会感到如同周身贯穿了父辈的血脉和母亲的乳汁--传统民间剪纸作为中国古老文明的一枝繁花,将永远滋补着我们精神的肌体。
3、文化价值:面具是萨满文化的重要代表,但创作成剪纸艺术与其它文化的区别在于它更具有原始性和艺术性,它以反映神灵为主,而很少有"鬼"的形象,这是区别其他民族面具的主要特征。满族面具剪纸艺术是一笔稀世珍贵的历史文化传承。萨满面具剪纸艺术,对满族发祥地的文化研究创造了条件。其造型独特,和谐亲切,体现了萨满教独特的文化娱乐和极高的价值功能。
历史渊源敦化是清始祖发祥地,也是满族人民的故乡。白山绿水间,遗存着古老而丰富的满族民间文化,满族萨满剪纸便是其中之一,并且由来已久。据考证,萨满面具剪纸起源于满族人信仰的萨满教中,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满族人的萨满教有崇奉神灵的习俗,如:天神、地神、祖先神、动物神等170多个。这些民间剪纸主要是寓意吉祥的装饰。特别是在萨满教仪式中剪的满族面具,在当时的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需要将神的形象加以突出、强化、形象化,体现祭祈仪式装点的肃穆,主要是为萨满民间信仰服务的一项剪纸艺术,是满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习俗中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内容,以歌舞、崇祀活动为载体,含有历史、宗教、民俗、艺术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到了二十世纪30年代,敦化的满族民间剪纸还保留着较多的满族古老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作品古朴、粗犷、浑厚、洗练。70年代至今,敦化市采集的大量满族民间萨满面具及其它的满族剪纸表象来看,可以判定其所具有的地域民族原始性色彩,依然体现了满族先人历史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历史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它依附于满族民间传承剪纸,多数都与满族萨满文化有关。从敦化的民间剪纸题材方面看历史的发展:不仅其中的熊、虎、鹿及山花、参果与萨满面具剪纸密不可分,而且和那些旗装马靴的"嬷嬷人"(满族祭奉祖先的古俗之物,"嬷嬷人"的正面造型,展开四肢,显露着人的完善,替代着人的躯体去完成捍卫生命、娱乐神明的使命)的剪纸也是密不可分。虽然,敦化的满族面具剪纸线条比较原始,神秘粗野,稚美可掬,其造型古朴自然,稚而不呆、猛而不恶、野而不丑、棱角分明,夸张变形,但同其他民族的面具剪纸文化迥然不同。另外,在色彩方面,满族面具色彩明而不艳,简朴自然,高雅大方,富于变化,色块对比强烈,充满了一种原始的、原生态的、粗犷的美。它在民间依然流传、沿袭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某种信仰观念中的神秘主义气氛。
传承普系王素贤(满族)在敦化贤儒镇安家落户,从小跟母亲学剪纸,传承给女儿李维娟(11岁跟母亲学剪纸),17岁同江源镇小学教师尹朝臣系统学习剪纸,至今已发展到第五代。
代 别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日 学艺时间 居住地址
第一代: 王素贤, 女, 出生年月:1942, 学艺时间:1959, 居住地址:敦化贤儒镇;
第二代: 尹朝臣, 男, 出生年月:1951, 学艺时间:1959, 居住地址:敦化江源镇;
第三代: 李维娟, 女, 出生年月:1962, 学艺时间:1973, 居住地址:敦化市渤海街;
第四代: 李 玲, 女, 出生年月:1970, 学艺时间:1986, 居住地址:敦化市渤海街;
第五代: 王晓丽, 女, 出生年月:1978, 学艺时间:1990, 居住地址:敦化市渤海街;
器具制作及作品1、大、小剪刀13种。
2、特制剪刀2把。
3、绘图、绘画工具一套。
濒危状况多年来,敦化市文体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培养人才和保护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面临濒危的现实问题是不容回避的。
1、传统的文化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学剪纸的人少,专业人才越来越少,发展举步维艰,改变濒危的现实问题非常难。
2、随着岁月的增长,老一代艺人人才老化、锐减、所剩无几,传承人后继乏人、断档,处于失传的边缘。
3、原生形态的内涵没有深入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主要是缺少资金和经费,现急需采取有力的可行的保护措施,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保护计划一、保护内容:
1、要全面系统准确地保护萨满面具这项剪纸的内容、艺术形式以及文化表现形式,保护有代表性的传承人、保护作品。
2、再次对剪纸艺术进行普查,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录音、录像、等方式,建立完整的档案。
3、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

二、五年计划:

2007年: 保护措施:对敦化的剪纸作专题调查;进行文字、音标等记录;进行录音、录像,并对相关实物作妥善保存。 预期目标:完成建档工作。
2008年: 保护措施:选定1-2名中青年传承人作为接班人,接受老艺人以师带徒的传统方式的培养。 预期目标:接班人(传承人)基本能担当起传承任务。
2009年: 保护措施:中青年传承骨干的作品进入文化市场。 预期目标:取得社会效益。
2010年: 保护措施:建立一座中型的满族非物质文化艺术展览馆,长期展览,在更宽广的范围内传播。 预期目标:实现展览馆的建设目标。
2011年: 保护措施:建立满族文化研究所进行全方位研究。 预期目标:使满族文化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
三、保 障 措 施:
1、认定和命名若干名萨满面具剪纸传承人,全面系统地传承发展下去。
2、尽快建立保护基金。资金来源:市政府财政支持、社会力量捐赠。
3、根据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政策,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
四、建 立 机 制: 建立民间自发的代代传承和政府自觉的保护相结合的机制,为此,敦化市人民政府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发[2005]1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化部关于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建立敦化的满族文化保护措施。
五、依据说明及其经费预算: 文体局每年向市政府做经费预算报告,组织满族剪纸比赛活动或走出去参加全国性的比赛。
© 版权所有:吉林省图书馆 数字图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