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库
舒兰皮影
    在线浏览
介绍舒兰市位于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地处东经126°24′至127°45′,北纬43°51′至44°38′,这里是典型季风气候,春秋平均温度5~12度,夏季温度15~34度,冬季温度-20~-40度。
舒兰皮影在东北文化长廊中有着漫长的形成史和发展史。舒兰皮影供奉圣宗佛,这是因为:佛经上的话干燥无味,信徒不易接受。佛为了传经,就通过皮影的形式来传播。佛家弟子把经书上的话编成有情趣的故事,用兽皮刻修好,在影窗子上通过灯光的影射,使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化,便于使善男信女接受,在娱乐中接受经书的内容。最初形成时叫影经。影经在唐肃宗时传到渤海国涑州,即今舒兰,受到百姓的欢迎。其演出活动分为唱庙会,唱山沟,唱屯场,即走村串屯演唱。几百年来,其踪迹遍布东北大地。
主要价值:
1、历史价值。影卷均是流传于民间的各种历史故事,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2、文化价值。在没有电影的时代,看皮影成为百姓的主要娱乐生活。而皮影曲调都是优秀的传统民间乐曲,对民间音乐是一大贡献。
3、科学价值。刻制的影人轻便适用,便于携带保存。皮影的四弦胡琴是自制乐件,是民间根据需要自己发明制作的成果。
基本内容影人子是东北影儿的艺术核心,驴皮刻制的艺术品。不论是人物,还是兵器、野兽、车船等,统称为影人子。
  刻影人子须有精湛的工艺本领。泼妇脸上须刻出一股恶气,英雄脸上须刻出一团正气。
  刻成的影人子是一个完整的人。如,刻一个武将先刻头部、再刻两个胳膊、两个大腿,再刻身子,然后扎眼儿,穿上线,就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物。演出时一拽连线,表现人物的坐卧、走路、打斗、翻跟头、逃跑等,表演自如。
  夜幕降临后,在宽敞的农家屋内或大院内,一般都选择长筒屋子,点上灯,摆上影窗,作好演出前的准备。
  影窗子是一块两米长两米宽的白布,装在木框里固定。
  影窗子前边坐的是看驴皮影的观众,影窗子后是唱影的影匠。
  演出时有4人、6人、8人等,一般为4人。分为打活、拿活。打活:两个人,每个人都须是多面手,也就是吹、打、弹、拉都得会。在演出时,撂下打鼓就打锣,放下四弦胡琴就得摸起喇叭,必须配合得珠联璧合。拿活:难度更高,就是拿影人子的。拿活分上线和下线,下线配合上线,手必须拿稳拿准,拉线的移动,操纵着影人子的动作,用来表演剧本的内容,在灯光照射下,一影象栩栩如生的出现在影窗子上,使观众欣赏到皮影的特殊情趣。
  拿活的影匠还得唱影调,吐字要清楚,嗓音要宏亮。据说好的影匠唱的影调,顺风二里地都能听到。
唱的剧目分两种:一种是按照写出来的剧本唱,这种剧本叫影卷,根据剧情的喜怒哀乐自己配曲子,唱一页翻一页,翻过去的一页用一块铁压上,这块铁叫影键子。经常下单的剧目有:《猪八戒背媳妇》、《紫金钟》、《四平山》、《五锋会》、《双奎传》、《红沙国》、《紫金锤》、《四节山》等等。另一种是现抓事随机演唱。根据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作为题材现编现演。通过活灵活现的演唱,使观众看后有亲切感,乐意接受。
基本特征舒兰皮影具有戏曲艺术的共性,又有区别于戏曲的个性。戏曲是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而皮影是影窗上的影人子表演。
戏曲是演员在舞台上说、唱、念、作、打,而皮影儿说、唱、念由影窗子后的影匠来操纵。作、打则由负责拿活的影匠,操纵影人子在影窗上完成。
戏曲的演员,从出场到剧终演的是固定的一个人物,皮影儿的影人子,从出场到剧终演的却不是一个固定的人物,出场的东宫娘娘,随着剧情的发展,通过影匠的道白,又变成了西宫娘娘。影卷子上的唱词,对观众投其所好,也可添着唱,扔着唱,有一定的随意性、灵活性。
皮影儿,没有戏曲的布景、服装道具,只有上百个影人子和简单的几件乐器装在箱子里,拎着就走。
主要价值舒兰皮影,是流传于东北民间的深受群众欢迎的艺术形式。一是它的历史价值在于影卷全部是流传于民间的各种故事,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通过有趣的故事和皮影艺术提倡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使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受到传统美德教育。二是它的文化价值在于,皮影曲调均是传统的、优秀的民间乐曲,是对音乐的一大贡献。现在东北二人转和评剧等均借用皮影的影调,如二人转《猪八戒背媳妇》大部分挪用皮影曲调。在没有电影的年代,皮影儿成为东北民间群众主要文化娱乐生活。三是它的科学价值在于,用驴皮制作的影人子,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民间发明,刻制的作品既轻便适用,又便于携带保存。皮影词曲均是经过反复推敲的艺术精品,久唱不衰、脍灸人口。皮影的四弦胡琴,是一种自制的乐件,音色和谐浑厚悦耳。
历史渊源自古以来,吉林省位于东北三省腹地,多民族聚居于此,汉、满、回、锡伯族、朝鲜族混居。多种文化并存同在,相互传播,相互交融,积淀成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关东文化。舒兰皮影在东北文化中有着漫长的形成和发展史。
  舒兰皮影供奉圣宗佛,相传,是佛为了传经,通过皮影的形式来传播,经书上的话干燥无味,信徒不容易接受。佛家弟子就把经书上的话编成有情趣的故事,用兽皮刻修好,在影窗子上通过灯光的影射,使故事中的人物更加形象化,便于善男信女接受,在娱乐中接受经书的内容,因而开始形成时叫影经。
  影经在唐朝唐肃宗时候传到渤海国洓州,也就是现在的吉林省舒兰市,受到了人民的喜爱。
传承普系舒兰皮影历史悠久。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这类艺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完整的制作、唱腔、演出规范体系。王昇的师爷张炳志,黑龙江五常市人,生于1866年,病故于1926年,是著名的东北影儿艺人。王昇的师父范振东,生于1896年,病故于1966年,是誉满松江两岸的皮影大师。王昇本人今年已八十一岁高龄,他的弟子也是他的长子王保明,47岁,农民。
代表性继承人:王昇本人今年已八十一岁高龄,他的弟子也是他的长子王保明,已经继承了王昇的衣钵,将皮影传承下去。
器具制作及作品舒兰皮影文武场乐器有:锣、鼓、钹、二胡、笛子、四弦胡琴、喇叭。
手工制品有:影人子,用驴皮制成的人物、野兽、车船等。
影窗子:两米见方的白布,镶嵌在木框上。
影卷:也就是唱影的剧本。
影鍵子:影卷翻页后,压在上边的一块铁。
影箱子:装影人子和乐器的箱子。
濒危状况(1)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的不断发展,新文化形式取代了旧文化形式,这种历史性的变化,使过去曾受过群众欢迎的艺术形式,黯然失色了。舒兰皮影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后继乏人,濒临失传,如今很难找到皮影大受群众欢迎的热烈场面。
 (2)舒兰皮影尽管没有了过去的红火,但是它的艺术造诣、灵巧表现手法、皮影制作工艺不失为艺术精华,应该抓紧抢救,否则会失传。
保护计划9.保护计划:
保护内容:
1、全面系统保护舒兰皮影的内容与艺术形式。。
2、保护皮影传承人、给予适当的待遇。
3、再次对舒兰皮影进行拉网式的普查。通过普查搜集、搞好记录、分类、编目等方式建立完整的档案。用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手段等,对吉林。


五年计划:
时 间 预期目标
2007年——保护措施:1、召开皮影儿戏曲艺术研讨会。2、对皮影儿作专题调查。3、分别举办首期皮影儿传承中心管理人员培训班,及皮影儿传承人训练班。
预期目标:1、完成建档工作。2、接班人(承传人)基本能担当起传承任务。
2008年——保护措施:1、开办皮影儿影人子制作培训班。2、在吉林市举办皮影儿戏曲艺术展。3、设置皮影儿保护传承中心。4、开设皮影儿专修班。预期目标:壮大东北影儿的传承队伍。
2009年——保护措施:1、举办皮影儿研讨会。2、编纂皮影儿教材。3、建立皮影儿社团及传承人数据庫。预期目标:出版论文集、建立完整的数据庫。

2010年——保护措施:1、举办皮影儿演出周。2、继续“专修班”培养传承人等工作。预期目标:加强对皮影儿的理论研究和后备力量的培养。
2011年——保护措施:1、开始筹建吉林皮影儿艺术中心。2、开始对20世纪50年代所录的皮影儿曲牌重新记谱工作。 预期目标:对皮影儿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

保护措施:
1、出台保护办法。
经过市政府研究,建立皮影保护传承人的相关办法。
   2、确保保护资金。
   地方政府每年要拨付万元左右的保护经费,同时向社会广募经费。
   3、资源普查。
   在原有调查的基础上,对皮影儿及相关传统文化艺术资源进行普查,收集、整理。
   4、人才的保护与培养。
   对皮影现演传承人进行保护,并对下一步传承人进行培养。
5、深入开展皮影儿的理论研究工作,举办皮影儿研究会,编纂中国皮影儿文献内容索
引,建立皮影儿传承人数据庫等。
  6、开展表演活动。
其经费依据及预算说明
经费预算: 5万元
依据说明: 1、纳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2、列为(1)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的不断发展,新文化形式取代了旧文化形式,这种历史性的变化,使过去曾受过群众欢迎的艺术形式,黯然失色了。舒兰皮影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后继乏人,濒临失传,如今很难找到皮影大受群众欢迎的热烈场面。
 (2)舒兰皮影尽管没有了过去的红火,但是它的艺术造诣、灵巧表现手法、皮影制作工艺不失为艺术精华,应该抓紧抢救,否则会失传。
文化工作重点。
地方配套资金: 从2007年至2011年止,每年政府拨付1万元。
备注:
建立机制:将皮影儿的保护工作列入政府和文化管理机构日常工作内容,建立自发的、广泛的代代传承和政府自觉的保护相结合的机制,使皮影儿长期传承下去。
为此,舒兰市政府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发{2005}1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化部关于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将于近期通过正常法律程序出台保护办法。
© 版权所有:吉林省图书馆 数字图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