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库
延边朝鲜族圆鼓舞
    在线浏览
介绍圆鼓舞是朝鲜族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舞者胸前悬挂圆鼓,时而手足具舞,时而击鼓伴乐,意在表达舞者的娱悦心情。特别是群舞更能展示出农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令人赏心悦目。
"圆鼓舞"是朝鲜族人民在长期劳动和生活中继承并发扬了民族特色艺术表演形式圆鼓的表演,以舞者两手击打胸前的圆鼓,边击边舞的形式表演,身、鼓、神融为体,高度协调统一,富于创造和活泼大方的民族气质。
"圆鼓舞"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是综合性的民间艺术,是朝鲜族特色浓郁的一种表演形式。
图们市月宫街道建立以后,在图们市文化馆的具体指导下,致立于发展壮大圆鼓舞队伍,大范围普及圆鼓舞,为圆鼓舞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97年,延边州文化局授予月宫街道"圆鼓舞之乡"称号。圆鼓舞表演队曾多次参加各种大型活动,参加各种场合表演达200多次,观众累计达20万多人次。陶冶了居民的情操,活跃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基本内容朝鲜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中国盛唐(公元618--公元907)的时代,朝鲜族的《高丽乐》就被列为著名的《十部乐》之一。千百年来,朝鲜族的圆鼓舞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圆鼓舞是朝鲜族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舞者胸前悬挂圆鼓,时而手足具舞,时而击鼓伴乐,意在表达舞者的娱悦心情。特别是群舞更能展示出农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令人赏心悦目。
基本特征一、民众性:"圆鼓舞"是朝鲜族人民在长期劳动和生活中继承并发扬了民族特色艺术表演形式圆鼓的表演,以舞者两手击打胸前的圆鼓,边击边舞的形式表演,身、鼓、神融为体,高度协调统一,富于创造和活泼大方的民族气质。
二、综合性:"圆鼓舞"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是综合性的民间艺术。
三、代表性:"圆鼓舞"是少数民族中朝鲜族特色的一种表演形式。
主要价值图们市月宫街道文化站建立以后,致立于发展壮大圆鼓舞队伍,大范围普及圆鼓舞,为圆鼓舞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97年,延边州文化局授予月宫街道"圆鼓舞之乡"称号。圆鼓舞表演队曾多次参加各种大型活动,参加各种场合表演达200多次,观众累计达20万多人次。陶冶了居民的情操,活跃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历史渊源据《高丽史,乐志》记载,圆鼓起始于朝鲜半岛高丽时代。圆鼓最早是在唐朝时期流传过来的。之后,圆鼓舞在我国民间渐渐流传。直到建国以后,随着我国政府不断重视和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朝鲜族浓郁民族特色的圆鼓文化开始发展和大量普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朝鲜族地区的经济也取得了飞速发展,圆鼓文化开始广为盛行。十九世纪中叶起,朝鲜族移民大量涌入中国,伴随着富有开拓性的艰苦生活,他们迈出了创作圆鼓舞蹈的第一步。居住在我国东北长白山下的朝鲜族,长期从事北方水稻生产。为了便于大面积的水稻种植和管理,他们多采取集体劳动,相互协作的劳动形式。人们每逢下地,都将"圆鼓"和"唢呐"与农具一起带往田间。休息时,人们便在明快的鼓乐声中即兴起舞,以欢乐的歌舞荡涤疲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即兴歌舞便逐渐形成了娱乐性的朝鲜族民间圆鼓舞,贯穿于各种传统民俗活动之中。图们市月宫街道的群众性圆鼓舞活动有着很长的历史。广大居民对圆鼓情有独钟,不论男女老少都酷爱圆鼓。最初,月宫街居民是自制圆鼓,并以圆鼓为主要器乐,自娱自乐,在民间广为盛行。由于圆鼓具有鼓声清脆,民族风味浓厚,简单易学,易于普及,便于编排等特点,因而流传非常广,普及的非常快。在图们市文化馆的具体指导下,月宫街道很早开始组建圆鼓舞队,编排了由五首欢快、活泼、朝鲜族喜爱的传统民谣组合而成的20分钟大型广场舞。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重新购置了120套圆鼓舞服装。由于月宫街道"圆鼓舞"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1997年被州文化局授予"圆鼓舞"之乡称号。
传承普系朴道吉出生于1930年4月,在1980年开始在月宫街传授《圆鼓舞》技巧,至今已发展到第六代。
代表性传承人:郑顺子:1945年9月出生;白善姬:1954年出生。
器具制作及作品1、器具:圆鼓、扇子;2、吹奏类:唢呐、锣;3、作品:《春之歌》、《圆鼓敲起来》、《朝鲜族自治州创立之歌》、《喜悦》。
濒危状况月宫街不论男女老少,汉族及其他民族都参与到了圆鼓舞活动之中。形成了百人队伍千人参与的格局。目前,这支队伍演技不断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投入数万元用于圆鼓舞服装和道具。并且在人员组成、器乐、服装等方面完成了更新换代,已经发展成为年纪较轻、演技更富有创造性的群众性社区文化队伍,越来越受到广大居民的喜爱。为了不断发展和壮大这支队伍,月宫街道每年举办若干期圆鼓学习班,培养了一大批圆鼓舞骨干,已形成了圆鼓舞执教班子,圆鼓舞的发展前景将会更加灿烂。在各地,凡是朝鲜族聚集的地域,都蓬勃地开展着多种形式的圆鼓舞蹈活动。图们市月宫街的圆鼓舞将是最具代表性的。
保护计划(1)保护内容:
1、不断吸纳新内容,不断体现新特色,为其发展壮大做不懈努力。
2、为圆鼓舞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3、配齐配强文化站专职人员,成立圆鼓舞协会,在人、才、物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
(2)五年计划:
时间:2006年;保护措施:成立图们市"圆鼓舞"培训机构;预计目标:建立"圆鼓舞"坚实后盾;
时间:2007年;保护措施:成立图们市"圆鼓舞"培训基地;预计目标:长期培养"圆鼓舞"后备人才;
时间:2008年;保护措施:广泛推广"圆鼓舞";预计目标:增强"圆鼓舞"的群众性;
时间:2009年;保护措施:打造出"圆鼓舞"的品牌;预计目标:作为延边民族文化的品牌舞蹈;
时间:2010年;保护措施:把"圆鼓舞"发展成旅游产品;预计目标:引领延边朝鲜族舞蹈艺术的发展;
(3)保障措施:
1、建立"圆鼓舞"培训基地。
2、成立以图们市文化馆为主的"圆鼓舞"培训机构。
3、成立"圆鼓舞"培训教材编写小组。
4、把"圆鼓舞"作为一项民族文化遗产,做大做强,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探索以扩大该舞蹈影响面的方式,使"圆鼓舞"源远流长的同时,创造经济收益。
(4)经费预算及其依据说明:经费预算,建立图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基地共计450万元;依据说明,《2006年图们市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工作任务》、《图们市发改局立项文件》;地方配套资金,地方配套资金50万元。
© 版权所有:吉林省图书馆 数字图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