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 森林号子是森林里从事抬木活动的伐木工人抬木头时唱的一种歌;长白山抬木号子是长白山区伐木工人抬木时唱的一种歌,俗话叫"号子"。 长白山是东北亚地区的最高峰,特别是在吉林省境内,东部森林覆盖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5﹪以上。从前采伐工人下的大树,全靠"木帮"们抬到爬犁道上由爬犁套运下,再"归楞"、穿排、外运。所有这一切行动都要唱着号子来完成。 号子是人在抬木时自然发出的呼声。由抬木的领头人"杠子头"(又叫号子头)来"领唱",其余的人"接唱"(又叫接号),这是为了便于抬木人行走时迈步整齐,使木头悠起来,从而平分压力,运走木头。 自从有了森林和采伐,森林号子就没有停止过,它千百年来活在吉林省的长白山森林里。 可是近些年来,由于森林处于停采保护阶段,而且机械化的运木归楞可以靠贮木场吊车去运木,这使得抬木的活动越来越少,于是这种森林号子就越来越少。加上从前会唱这种号子的老伐木者正在渐渐的老去和故去,使得这种传承了千百年的森林文化难以得到传承,处于真正的濒危状态。 但是,由于长白山的森林每隔几年就要进行一次"抽伐",以便使森林透光通风,而且除了机械化以外的运木外,一些贮木场还是要组织部分林业工人抬木。事实上,这种森林抬木号子依然活态地存在于今天的长白山森林之中,为我们抢救和保护这种珍贵的自然生态文化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森里号子产生于远古人类劳动行为之中。正如鲁迅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曾经指出的那样,最早的歌谣就是"哼唷哼唷派",这可能是最早的"森林号子",也是人类最早的歌谣。 森林号子的美妙音乐,清晰的节奏,丰富的内容,传奇的故事,真实地记录了人类开发自然历程中的生活形态和思想内涵,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展现了长白山区劳动群众接触的文化创造力,体现了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的生存智慧和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遗存。森林号子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传达了诸多的生活智慧和美感。它不但传承了民间歌谣和民间音乐的精华,就是对诗歌及音乐创作,也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参照作用。它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各类文化中有很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地位,近年来已逐渐引起国际国内诸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发掘、抢救和保护长白山森林号子,不仅可以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还能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重要贡献。 |
基本内容 | 长白山森林号子是由一人领唱众人唱和的一种独特的东北民间森林工人的劳动歌,是抬木人在肩膀受到重压时发出的自然呼声。由于森林号子产生于本土的民间劳动生活,蔓延与茫茫的长白山林海各采伐团体,经过一个又一个"杠子头"(领唱号子的人)不断地加工传承并流传下去,这使得森林号子成为森林采伐帮集体使用的行帮文化,当然,它凝聚着"号子头"独特智慧和艺术天才。在内容上,它既代表了森林采伐工人集体的思想情绪,又传承了每一个号子领唱人主体人的个性特征。 长白山森林号子是包容文学、音乐、形体、喊唱等综合艺术的民间艺术作品。 号子的内容富含东北民族生存的哲理箴言。民间谚语、歇后语、民间故事、笑话和传说等,是反映长白山区人民群众生活和自然风貌的百科全书。号子体裁既有临时发挥的随时创作的散体,又有几天或更长时间不断使用的复合体,同时也有较长的叙事歌。号子的演唱方式虽然固定,但是唱词格律与押韵方式往往充满多样性,变化无穷。 起号和接号,这是长白山森林号子的重要特色。起号人的第一句往往决定这首号子的成功和流传能力,这主要表现在起号人的声音和时间上。每首号子每个号子头的起号声调特别重要。民间称为"甩"。甩声的大小、高低、粗细、强弱都决定着其他接号人抬木劲头,步伐步态,甚至运送距离和时间的掌握上。"甩",又分"上甩"、"下甩"、"前甩"、"后甩"。还有"左甩"、"右甩"、"双上甩"、"双下甩"。这些都属于号子的调律。 一种调律,多种内容,这是长白山森林号子的另一重要特色。一种固定的调律早已让人记于心中,便于大家都在"走在号上"。抬木是一种齐心协力的劳动形式,号子就是用自己的韵律来调节人的步伐,所以叫走在号上,这是调律在起作用。而号子内容的变化,完全由"号子头"去完成,在同一的调律中发出不同的词语内容,或不同的调律发出不同的词语,去指挥大家共同抬木行走。 号子头的起号内容使得号子丰富多彩,变化万千。从开始的"甩号"到"哈腰挂"到"撑腰起"、"迈开步"、"往前走",直到他在抬木途中见景生情,见物比物的表达,不但为大家解闷,主要是"指挥"抬木上跳(上跳板)时的注意事项。到了"楞上"(木堆或车上)怎么放木,哪边先落先放等等,都是要有他的"号子"去"指挥"。这使得号子在固定的调律下内容千变万化,充分体现出长白山森林号子的独特作用和丰富内涵。 长白山森林号子调律十分丰富,从前有"七腔九韵"和"九腔九韵"之说,还有"十八拐"(十八甩)之论。 甩,指号子"调"的音量变化走向,即向不同的方向"走"。 上甩,是音的收尾向上挑,意在起号人告诉大家往上使劲。 下甩,是音的收尾向下坐,意在起号人告诉大家往下使劲。 前甩后甩,左甩右甩,都是号子的音在尾处的重要的音律处理,通过音和调的变化,形成对劳动节奏的指导。 双上甩和双下甩,就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甩"使得长白山森林号子能在复杂的林业生产劳动中存在并发展。 长白山森林号子在久远的存在历程中创造出诸多有名的号子音律的代表作,如《老母猪哼哼》、《老太太调》、《蛤蟆调》、《十八挂》,都是通过调律来指挥抬木、完善生产、丰富生活的。《老母猪哼哼》调一起,大家都仰脸;《蛤蟆调》一起,大家都前一下后一下;而当《十八挂》一起,前后左右的人都低下了头。 更有一些出名的号子,如《赞美人》、《渡东海》(又叫《扬篷帆》) 、《娘娘车》、《海子唢呐》、《口口甩》、《英雄调》、《好汉坡》(又叫《喊号子》,见富育光《东海沉冤录》)使人感受到东北森林号子的丰富和久远。从前的大东北寒冷无比,大黄片子绿海茫茫没人烟。可是抬木人"巴图鲁吉勒冈"(喊号子的汉子)声调一起,人人真情激荡,开进了深山老林。 长白山号子主要包括《串坡子号子》、《归楞号子》、《上跳号子》、《拽大绳》等等。 《串坡子号子》是在山场子上(伐点)把伐倒的大树归到爬犁道上时唱的号子。这类号子在深山老林的雪原里进行。山里孤寂无人,处处是山涧和陡坡。《串坡子号子》充满了"提醒"性。指挥众人注意脚下的树根山石,以免绊倒伤人或滑坡。这是一种完全劳动性的号子样式。 《归楞号子》是在林场山下进行运木抬木时唱的。这种号子着重表达了林业工人把原木运山后的一种喜悦,并对一些周围的人来抒发自己的愉快,有时免不得带一些挑逗和对话。这全靠"起号人"的创造。因这时的号子往往是在众人围观的公共场合下进行的。由于号子的灵活多样,往往也会调动起众人的情绪。特别是"号子头"一些见景生情的独创号子,往往被众人记住并流传。一些有趣的著名的号子往往在这时候产生并流传下去,成为一种固定的号子样式。 《上跳号子》是号子中最为固定的样式,也是最重要的样式。它的特色是韵律固定,在固定的韵律下起提醒作用。上跳时非常危险,人抬木越走越高,脚一定要踩稳木板(跳)的边缘。号子头要时时告诫大伙注意安全。这种号子虽然听上去"死板",但细节变化不定,往往根据一时一地的情况产生不同的内容。 有这么一对父子,家里生活挺苦,两个人便一起来到了木帮抬木队。儿子是"领杠"号子头,负责"打号"领唱,和爹抬"一盘肩"(两个人抬一副杠)。 一次,在江源清沟门林场装火车,最后"封顶"爬帽时,车顶上已是三米多高。上跳准备封顶,老爹毕竟是岁数大了,抬着抬着,觉得双腿打颤,两眼冒金星,就要扔杠。 儿子先是感到爹的"杠"发抖,再一看,爹想撤杠自个跳下去…… 这时,儿子可急眼了。他用号子骂爹说:"老犊子呀!嘿哟--!你敢扔杠?嘿哟--!我打死你呀,嘿哟--!" 别人想笑,可谁也不敢。那是他爹呀! 爹气坏了,你敢骂我?但还得"接号"。木头不能放下。可儿子就是不松口,就是骂。老头一来气,反而一鼓作气,上去了。这"气",就是"劲"。 放下木头来,儿子一看爹,立刻"扑嗵"给爹就跪下啦。 儿子说:"爹!你骂我吧!你打我吧。可是在跳上,我不用号骂你'上'不去呀!" 爹气得上去给了儿子一个大嘴巴,扔下杠就走了。 从此,爹再也不认他这个儿子了。 但是这个故事却传开了。就是说木把抬木在杠上"走号"时,死也得挺住,不能扔杠。因为一人扔杠,毁了大家。所以民间又管抬木行叫"红山教行",说这一行"六亲不认",就是你的天王老子也一视同仁。 《拽大绳》是抬木号子的又一种,主要是在木堆"封顶"时把巨大的树木用绳子拢好,然后由号子头起号,大家一起来拉动绳子时唱的号子。这也是长白山森林号子的主要样式之一。 所有的号子,都是在号子头唱之后,众人以"嘿哟"或"嘿嘿哟"等声接号,这也是号子的独特形式和特征。 接号的人,号和行为要统一。 就是在发出"接号"的号声之后,步伐和身体的扭动腰符合节拍,这是森林号子的重要特色。这种号完全来自于人身在负重情况下的自然和本能的统一,也是负重前行的一种心理压力的释放。 森林活动使每一个抬木人必须要会喊号、接号,并运用号子去工作,这是一种自然行为的歌声。 有时号子也会出现"南腔北调",这不是号子本身的原因,而是唱号子的人来自天南地北,这会使得号子的声音发生变化,但总的韵调不变。不过,人们不希望南腔北调,需要普通话。号子是传播普通话的重要媒介。 |
基本特征 | 长白山森林号子的主要特征是: 1.多样性: 种类多样:除了以抬木为主要代表的《抬木号子》外,还流传着《上跳号子》、《捞木号子》、《拽大绳》; 韵调多样:起号中有各种"甩"腔,利用简短的"嘿"、"嘿哟"、"嘿嘿哟"等起调,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内容多样:唱词中既有民间谚语、成语,又有许多俗语、俚语等地方方言,还有人生哲理箴言、故事和传说小帽等等; 动作多样:运木唱号子,唱的人步伐一致,但手、腰和步伐优美奇特,给人以一种在负重的场景中悠然而生的动作美感。 2.创造性: 长白山森林号子是抬木人即兴而创作的一种歌谣。由于往往是见景见物即兴而发,所以保留了诸多"号子王"独特的创造智慧和才华,如反复描写一个人物,一个场景,一个动作,但不枯燥,不显得重复,者主要是号子通过自己的调的高低、粗细、长短、大小来调节了听的人的心理,产生了迷人的韵律。 3.民众性: 长白山森林号子是长白山伐木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常说,森林里如果没有号子,长白山就没有了灵气。这话一点不假。这种号子声时时飘荡在长白山人的生活中,已经和生活在这里的民众息息相关,与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 |
主要价值 | 1。人类人、民俗学价值: 长白山森林号子以长白山里从事伐木。抬木。运木生活为背景,是人们在从事艰苦而危险的体力劳动时所发出的生活的呼声,这使这种文化具备了重要的人类学和民俗学的价值。在这里,既能看到人们在同残酷的大自然打交道时的背景,又反映出人类关爱亲人,吃苦耐劳的情操和美德,如不许女人靠前,表达了男人们能吃苦耐劳面对生死,不让亲人和弱小靠前以减轻他们心理压力的思想美德。这种号子全面、深刻、生动地记叙和保留了长白山区人类的生存观念和文化传统。 2.独特的艺术价值: 长白山森林号子是集东北民间小调、民歌、秧歌帽、二人转说口之大成的民间口传艺术,许多号子王往往也是这种民间艺术的优秀表现者和传承者。他们又通过自己抬木亲身体会而创作了号子,于是使号子更具备了独特的韵律和韵致。 更重要的是它有号子自身的个性特点。 它是每一次抬木的感受所发,表达了人每一个时期的心理状态,记录了人复杂的生存背景和空间。号子是研究长白山文化和东北地域文化的重要口传文化资源。 3.人类精神和谐的重要资源: 号子产生在人抬木时受重压时吟出的一种声音。人在重负辖发声, 这是人的生理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人们精神的需要。号子对人生命的构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总结意义。它是人在与自然生态相融合时产生的结果。 抬木唱号子,对身体有好处。 是人身体结构的需要,是人生命运动的一部分。 起号时,号头有时是一句,是指导性的,如"哈腰挂呀",有时是直接一个字"嘿"或"咳",这都是人在受重时自然抒发的独特表示。 号子歌,是研究人类生命结构的重要资源,很有科学价值。 同时,森林号子真正体现了人类文化创造的复杂过程,具有典型性、嗲表性。劳动创造了森林号子,号子又节制着人类的劳作节奏,号子本身又记载了人的生存历程和生存形态。、 号子又具有子啊一定群众中世代传承、活态保存的特点。、 今天当人们抬一些重的物件时,还是忘不了使用这种"号子",可见号子艺术的生命力是多么强大。重视它、抢救它、保留传承它的重要意义也就显而易见。它有抢救和保留的意义。 号子在长白山林区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当地有很大影响,号子王任天元说,我一听到号子响,心里就痒痒,总想去抬一抬,唱一唱。足见号子在百姓心中的地位。研究号子的生成理论将会对人类探讨其生存质量与人同自然的和谐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因此我们说,长白山森林号子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与人文文化和自然文化的融合,是一种具有双重价值的珍贵艺术品种。 |
历史渊源 | 长白山森林的采伐已有久远的历史了。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早在公元前三世纪,长白山区已经有人开始采伐,并“穿排”。 据考古发现,远在距今1-5万年前,吉林"榆树人"、"安图人"、"青山头人"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唐和渤海时期至元明,长白山里的森林采伐活动一直没有停止。到明永乐九年(公元1141年),朝廷在松花江上游采伐运送长白山的木材用以造船,从此此地便被称之"吉林乌拉"。"吉林乌拉"系满语,沿江靠川之谓。这也是"吉林"省的来历。可见人类对长白山木材采伐和使用正是吉林省的主要历史和文化史。由于对木材的应用,就要运木,而运木就离不开抬木。所以完全可以说"抬木号子"早已在东北民族的生活历程中产生并融合在人们的生活中。 长白山区属于原始森林生态区,植物物种多达2540余种,其中树木最为丰富。红松、白桦、黄檗、水曲柳、东北胡桃楸,都是这里独有的树种。山里生长着大量的天然次生林,森林覆盖率极高。吉林省是中国的重要林业基地,有林地面积805.2万公顷,居全国前列。林业成为吉林省早期开发的主要物产之一。明代的重要文献《东海沉冤录》和清代的典籍《吉林通志》、《吉林志略》、《打牲乌拉志典全书》都对林木的开采和"号子"文化有过详尽的记载。 甲午战争之后,以俄国人和日本人为首的帝国主义迅速进入长白山地区,他们成立"木殖公司",疯狂掠夺长白山的木材资源,逼迫和雇佣木帮采伐,客观上使得森林号子一直没有停止过。特别是长白山森林木帮从心底发出的宣泄劳累、反抗压迫的号子,表现了对外来侵略者的反抗和仇恨的号子,是东北长白山森林号子的重要特征。 东北光复之后,林区成立了自己的林场和林业队。这是的森林号子更加丰富多彩,并在形式上出现多样化的趋势。长白山森林号子里有许多精华的"段子"已经不断被民众传承并流传至今,对当地的民歌、“哨”、“秧歌帽”等歌谣从形式到内容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白山区的许多歌谣小调,都与“长白山森林号子”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脉系和关联。 |
传承普系 | 1.任天元传承谱系: 号子王(杠子头)任天元 任天元,男,满族,1952年生,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县卢家堡子屯村民,原三岔子林业局山场木把。他十四岁就和父亲上山伐木抬木。在五十多年的抬木生涯中,从小杠一点点熬到了杠子头,而且能唱一口动听的抬木号子,是远近闻名的长白山森林号子王。 父亲任凤祥(1918-1966),长白山里著名的号子王。 爷爷任福棠(1880-1926),长白山里著名的号子王。 季洪生传承谱系 季洪生,男,汉族,1942年生,吉林省长白县横山林场场长。从小和父亲一块当木把,是出名的号子王。 特别在穿排、归楞时领人抬木,上跳号子喊得响,而且精彩动听。 父亲季贻训(1882-1954),16岁闯关东,在长白山冷沟子伐木、放排,是著名的杠子头和号子王。他曾带领木帮多次从长白山出发去南流水鸭绿江放排。《东北木帮史》(台湾祺龄出版社1995年出版)中曾记载他放排担当号子王的故事。 爷爷季寿山(1864-1932),年轻时领儿子闯关东来到长白山当木把,是山里著名的"金怀塔木柜"的杠子头、号子王。 2.高景森传承谱系: 高景森,男,满族,1964年生,延边敦化单峰林业局工人。从小和父亲一起在林场工作,抬木头,是号子王,会大量的森林号子。 父亲高德铭(1920-1977),从小和其父一起在山里伐木,抬木, 代表性传承人:任天元(白山市将园区),季洪生(白山市长白县),高景森(延边州敦化市) |
器具制作及作品 | 抬木工具主要包括:掐钩、小杠、小悠、把门、搬杠、跳板、卡凳等等。 长白山森林号子如果从内容上分可有三大类。一是劳动时的技术指示性内容;二是劳动生活和场景的描写;三是荤号子(带些幽默并专对女人进行描写和分析)。 1. 劳动时的技术指导类号子 主要如《抬木号子》、《上跳号子》、《串坡号子》、《捞木号子》、《归楞号子》等等,是指挥抬木者注意安全,顺利从事运木劳动。 如《串坡号子》: 领:哈腰就挂呗 合:嘿,嘿--嘿--嘿 领:掌腰个起来 合:嘿,嘿--嘿--嘿 领:扳住小辫子 合:嘿,嘿--嘿--嘿 领:脚下要留神哪 合:嘿,嘿--嘿--嘿 领:躲树棵子那么 合:嘿,嘿--嘿--嘿 领:盯住脚步那么 合:嘿,嘿--嘿--嘿 领:小心树楂那么 合:嘿,嘿--嘿--嘿 领:上大岭啊 合:嘿,嘿--嘿--嘿 领:后猫腰啊 合:嘿,嘿--嘿--嘿 2.描写劳动生活和场景的号子 如《乐呵号子》: 领:十四个人啊 合:嘿,嘿--嘿--嘿 领:仨楞场那么 合:嘿,嘿--嘿--嘿 领:分两伙呀哈 合:嘿,嘿--嘿--嘿 领:六和八呀 合:嘿,嘿--嘿--嘿 领:六个的硬啊 合:嘿,嘿--嘿--嘿 领:硬杂木啊 合:嘿,嘿--嘿--嘿 领:净大个啦 合:嘿,嘿--嘿--嘿 领:光腚撵狼吧 合:嘿,嘿--嘿--嘿 领:海个儿的靠啊 合:嘿,嘿--嘿--嘿 领:匀溜个商啊 合:嘿,嘿--嘿--嘿 领:兄弟们啊 合:嘿,嘿--嘿--嘿 领:加油干啊 合:嘿,嘿--嘿--嘿 3.一种生活中带点"滋味"的号子 所说的就是荤段子号子。这也经常在生活中出现,它表现了林业工人们对生活劳累时的一种轻松心态的渴求。 如《抓小辫儿》 领:哈腰干哪 合:嘿,嘿--嘿--嘿 领:抓小辫儿 合:嘿,嘿--嘿--嘿 领:你真好看哪 合:嘿,嘿--嘿--嘿 领:咱别贪恋哪 合:嘿,嘿--嘿--嘿 领:迎风站哪 合:嘿,嘿--嘿--嘿 领:咱是好汉哪 合:嘿,嘿--嘿--嘿 领:谁迈不动步那 合:嘿,嘿--嘿--嘿 领:最操蛋哪 合:嘿,嘿--嘿--嘿 还有一些如《二狗子老婆》、《老把头》、《倚门框》等等,是抬木工人队他们憎恨的人物,如警察、二狗子、监工、汉奸等人物进行轻蔑和咒骂的号子,也很丰富和普遍。 诸多长白山森林号子,在中国民间歌谣吉林卷的《白山歌谣卷》、《通化故事歌谣卷》、《延边故事歌谣卷》、《集安故事歌谣卷》、《临安故事歌谣卷》、《敦化故事歌谣卷》等书籍和资料中均有记载,这已成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资源库。 |
濒危状况 | 长白山森林号子是长白山文化和东北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类别。但是,随着森林在逐渐地减少和森林已经保护、停采,号子的辉煌时间已经逐渐地过去了。特别是老一代伐木人已经逐渐衰老或故去,曾经活在他们心中的号子也被他们带走了。由于目前一些林场还在实行抽伐或间伐,所以这种号子只是部分地活在林区的一些地方。森林号子的濒危状况已经充分地显露出来。、 虽然乡镇和林区的一些贮木场还保护一些"抬木队",但他们所喊的"抬木号子"由于没有老木把的传承和指导,无论是内容还是韵调,都较之传统产生的号子逊色不少。有的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一些人如果围观,"号子头"就不好意思开口,导致这种号子虽然"唱",但已没有了生动和迷人的韵味,使真正的森林号子受到严重的冲击。 加之,号子是木头越沉声调越美,而现代的森林,大原木在逐渐减少,抬着不大不太粗的木头,太木人肩上负荷低,也没有兴趣起唱接唱,这都造成了号子的声、词质量在下降,特别是那些真正能唱好传承号子的老木把已经很难寻觅了。 |
保护计划 | 保护内容: 为保护长白山森林号子,制定了五年计划,此计划由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负责组织实施,吉林省民间文艺家系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办公室负责管理、检查、督导。 保护计划要点如下: 1.进一步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普查工作,彻底摸清长白山“森林号子“发生、发展状况。对普查结果进行归类、整理、存档。 2.对长白山区50岁以上的老木把进行登记,寻找“号子王“,对他们进行人物拍照、录像、记录。对他们唱的号子进行分类、记录、录音、整理、出版。为每个号子王出版一本”小传“,以全面记录他们的生活和创造。 3.对确认后的森林号子王适当地给予救助,他们大多已身老多病,积极地关爱他们,给他们一些照顾,其实是给了他们一份责任,是为了让他们把优美的长白山森林号子传下去。我们已实施对二名号子王进行定期的看望,包括给他们看病及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4.进一步开展长白山森林号子的理论与学术研究。我们已成立了“长白山文化研究会“,将用三年时间重点对”长白山森林号子“展开全面的、系统的研究。 将在适当的时候出版“长白山森林号子丛书“、 5. 我们已同吉林省民间艺术团和白山市文化局协商确定,把一组“长白山森林号子“排成”号子舞“。让长白山森林号子的优美歌舞活态地出现在社会生活的舞态上,并准备参加省和全国的民族民间会演,让更多的人去感受长白山的原生态森林文化。 6. 我们已决定在白山、通化、延边三个长白山腹地地区建立三个“长白山森林号子非物质文化生态园区”。以号子王的家庭和村落为主,把周边的环境保护起来,定去举办“号子会演”,让这种文化充实我们的生活,美化我们的生活,并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素质和意识。 7.我们同时已向省政府正式提出保护长白山优秀文化的议案。争取以政府的名义下发规范性文件,对长白山森林号子、森林文化实施政策性保护
五年计划: 保护措施:2007年; 1. 进一步曲面深入细致开展普查工作,基本摸清森林号子发生地的情况和历史沿革。将普查材料归类、整理、存档。 2. 对白山地区50岁以上的号子王进行摸底、登记、把他们的代表作录像、存档。 3. 对较困难的号子王实施救助。 4. 成立号子王歌舞培训班,准备将“号子舞”搬上舞台。 预期目标:1.将普查所获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存档。 2.音像资料存档。 3.制作号子王子像资料;筹备“长白山满族博物馆”开馆仪式时播放。 保护措施:2008年; 1. 继续搞好普查、摸底、存档、 2. 对通化延边地区50岁以上的号子王进行登记。 3. 编写白山、通化两个地区的“号子丛书”。 4. 开始长白山森林号子非物质文化原区筹建。预期目标: 1. 建立完整的号子王资料库。 2. 号子歌舞团展演开始。 3. 1.争取参加全国原生态歌舞展演。 保护措施:2009年; 1. 建立长白山文化博物馆,并重点设立长白山森林号子专馆。 2. 长白山森林号子非物质文化原区开幕 预期目标:1. 正是向生振奋提出此项方案。 2. 正式向文化厅提出建非物质文化原区方案。 保护措施:2010年; 1, 长白山森林文化馆开幕。 2. 非物质文化原区开幕。预期目标: 两个重点机构开始运行。 统一向外界推出。 保护措施:2011年; 1, 定去在网上公布长白山森林号子的展演信息,争取进入国际宣传推介范围。 2. 出版10册“东北本土文化丛书——长白山森林号子” 。预期目标: 将森林号子作为文化品牌推向世界。 保护措施:1. 建立有专家指导的“长白山文化研究会”,以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领导和由省文化厅、旅游部门的专家参加的领导小组。 2. 建立由民协负责人为主的森林号子普查工作队,已开展工作。 3. 正在谋求多方加入投资,开发长白山的森林号子,已形成有时文化品牌。 4. 组织强势写作班子,正在对“号子”进行全面的整理,以形成文本,纳入影视宣传的文化门类。 5. 将森林号子的宝华工程纳入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固定财政预算。 经费预算及依据说明经费预算 60万元。 依据说明1.对3名传承人进行生活补助。每人每年2000原,5年3万元。2. 还需要购买两台摄像机和相关设备,预算15万元。 3. 普查费2007、2008年两年共计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 1.会员会费1.4万元。2. 民间筹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