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库
吉林冰雪爬犁制作技艺
    在线浏览
介绍爬犁是北方冰雪季节的一种运输物资和人的代步工具。 爬犁的出现在远古时期,北方奇寒,冰雪期大约在 6 -- 7 个月以上。人在冬季,将狩猎的猎物从山上运下来,最早是用一树枝,平放于雪地上,将猎物等放置其上,拖拽下山,非常省力。在多年经验积累上,由用一条树枝,改用两条或多条树枝,摆放物品更平稳,这是爬犁的雏形。
爬犁的形象最早见诸于文字,是《元 · 一统志》:"狗车……形如船,长一丈,阔二尺许,以数狗拽之。"而最早将爬犁记入书中的是清康熙朝的高士奇,他在《扈从东巡日录》中说:"扒犁也,车而无轮,犁而有箱,载不以盈,险不以倾,冰雪时利用焉。"而在《吉林通志》中则谓"扒犁,土著居民人曰法喇。以木为主,犁有驾车而无轮,辕长而软,雪中运木者也,驾以牛。"《黑龙江志稿》则记为:"爬犁,满洲语曰法喇。制如冰床,而不施铁条,屈木为辕,似露车,坐低傍轮,架以牛或马,走冰雪上疾如飞。亦可施帷幕衾绸以御寒。赫哲人所用狗爬犁,形如小车而无轮,以细木性软者,削两辕,前半翘起上弯,后半贴地处,置四柱与四框,铺以板。如运重物,则于上弯处驾犬二,人在上以鞭挥之,其速愈于奔马。"
主要价值:
1. 冰雪地上运输的特有工具。
2. 人在冰雪上的代步工具。
3. 从古至今仍在使用,在冰雪旅游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
基本内容牛马爬犁,木制,大型。辕杆长 3 ~ 4 米 ,辕木杆前端厚约 5 ~ 7 厘米,爬犁宽如一牛一马的肚子宽窄。爬犁杆后端宽为 15 ~ 20 厘米,厚为 12 ~ 18 厘米。棚柱高为 30 厘米 左右。用牛马拴绳套拉拽。多用于拉大型物件,如过去木帮从山上运木材,大多用牛马爬犁。亦可在棚上面铺板或再在铺板上搭暧棚,暧棚可用桦皮围上,或用毛毡、布幔等围之。里面再在板上铺上毛毡或兽皮,人坐其中,如暧轿一般,也叫暧爬犁。富人走远路或婚娶也可用暧爬犁,当然也可做远途旅行和购物运输物资用。
人爬犁,木制,小型。长约 3 米 左右。爬犁拉杆前端粗细为手掌能握住为准。后端大约在 10 厘米 粗细。立柱高为 15 ~ 20 厘米左右。宽距为 80 厘米 左右。杆与后面的棚架还用一木棍或全用绳(后来有铁线则用铁线)连结起来,以使之更加结实。人爬犁多用于上山拾柴,拉小型猎物,上市购物或售物用。人拉时除用手握两杆外,还用一绳拴在两杆中端用肩拉拽。
人拉爬犁。将人爬犁去掉两只长杆。爬犁腿的前部弯起,头部钻上一个眼,用以拴绳。人再拉绳牵着爬犁行走。用以拖拽小物件。也可以做从山上往下滑行的游戏。
板爬犁。爬犁腿矮小,约 10 厘米 以下,上面钉上板,以一人坐为主,腿底部可镶铁条或直立着的铁片,增加滑行速度,这样的也叫冰爬犁,专用在冰上滑行的。人坐其上,手上各执一冰钎子,就是在一根一尺长木棍的头上钉一两头尖的钉子,在冰上穿行时用力一撑,爬犁就快多了。
连体爬犁。也是冰上用品,即板爬犁前用连杆连上一个脚蹬子,这个腿蹬子是一个板,下安一竖着的铁片,类似冰刀,与板爬犁的距离大约一腿左右,人坐在板爬犁上,两脚蹬在前面脚蹬子上,在冰上用冰钎子支撑速度,用脚蹬子来调节方向。
铁爬犁。近年来,多用钢筋、角铁焊制小型铁爬犁,用以拉物或嬉戏。
基本特征1. 简单易于制作。
2. 在冰雪上使用,省力、快速。
3. 方便,牛、马、鹿、狗、人均可拉之。
主要价值1. 冰雪地上运输的特有工具。
2. 人在冰雪上的代步工具。
3. 从古至今仍在使用。
4. 在冰雪旅游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
历史渊源爬犁的出现当在远古时期,北方奇寒,冰雪期大约在 6 -- 7 个月以上。人在冬季,将狩猎的猎物从山上运下来,最早是用一树枝,平放于雪地上,将猎物等放置其上,拖拽下山,非常省力,在多年经验积累上,由用一条树枝,改用两条或多条树枝,摆放物品更平稳,这当是爬犁的雏形。
爬犁的形象最早见诸于文字,是《元·一统志》:"狗车……形如船,长一丈,阔二尺许,以数狗拽之。"而最早将爬犁记入书中的是清康熙朝的高士奇,他在《扈从东巡日录》中说:"扒犁也。车而无轮,犁而有箱,载不以盈,险不以倾,冰雪时利用焉。"而在《吉林通志》中则谓"扒犁,土著居民人曰法喇。以木为主,犁有驾车而无轮,辕长而软,雪中运木者也,驾以牛。"《黑龙江志稿》则记为:"爬犁,满洲语曰法喇。制如冰床,而不施铁条,屈木为辕,似露车,坐低傍轮,架以牛或马,走冰雪上疾如飞。亦可施帷幕衾绸以御寒。赫哲人所用狗爬犁,形如小车而无轮,以细木性软者,削两辕,前半翘起上弯,后半贴地处,置四柱与四框,铺以板。如运重物,则于上弯处驾犬二,人在上以鞭挥之,其速愈于奔马。"
传承普系第一代,梁万忠。
第二代,江汉力。
第三代,江劼涛。
器具制作及作品锛、凿、斧、刨、钜、水电焊。
爬犁的制做,有的是农村木匠,但大部分农民都会自己制做。爬犁多木制,木多用硬木,爬犁杆为重要组成部分,以柞木和色木(俗称拧劲子)为上好的木料,榆木也可以。做爬犁时有两道工序,必须把好关,一是爬犁威弯部分,在爬犁棚前部约 10 厘米 左右,要用锛子将其刨下一少半,以备威弯部分既能将爬犁前杆翘起,又使爬犁杆不失去韧性。威的时候,需用蒿草火或炭火将欲威弯处熏一下,然后威起来省劲。如夏秋季威此处,可用重物压,用绳绞,绞后可在水中泡,使之弯度适宜,增加韧性。二是在爬犁腿和爬犁棚之间要有个角度,俗话说叫扎角,也就是说立柱要有个斜度,这个斜度体现在两条腿与棚之间,大约 10 °以内,它可以使爬犁腿在雪面上接触雪面小,滑行速度更快,也使爬犁使用时间更长。如在山坡徒处用爬犁,多在爬犁腿套一铁环,或用树绕子拧一个圈套上,用以防滑,不致于使爬犁跑坡。
爬犁在夏天闲置不用时,多放置阴凉处或挂在东山墙的山墙头上,因东山墙少受雨,易于保存。
爬犁有用牛马拉的,也有用人拉的,还有用狗拉的,用狗拉的多用几只狗,有头狗,头狗不只左右方向,也是众狗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以前也有鹿爬犁。现在,狗爬犁和各种爬犁已成为关东冰雪季节旅游文化的一个主要项目。
濒危状况受现代交通工具排挤,已逐渐减少。
保护计划一、保护内容:传统形式及工艺传承人。
二、五年计划:
2007年,将项目上报省和国家,确立传承人。
2008年,进一步完善档案,数字化、规范化。
2009年,研发新形式,部分达到冰雪旅游用品。
2010年,建立爬犁旅游项目,国内外游人喜闻乐见。
2011年,建立爬犁博物馆,深入研发其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
三、保障措施:资金与人力投入;政府政策倾斜,媒体及时 评价。
© 版权所有:吉林省图书馆 数字图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