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德惠大曲酒酿造技艺与历史演进 | 德惠大曲酒厂传承至今,几经搬迁,三次更名,经历了近百年的兴衰发展历程。一九一七年,有德惠酿酒技人在现今的德惠市区西七道街创建了"福裕和"烧锅,属于私人酒坊。采用纯粮固态发酵的酿酒技艺生产白酒,日产量不足千斤,主要销往吉林、哈尔滨等地。素以美酒著称的德惠,因此也有了美酒之乡的称谓。一九四七年德惠解放以后,该烧锅被县政府接收,更名为德惠县惠民烧锅。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后,德惠县惠民烧锅作为一个制酒车间划归为德惠县食品厂。当时,工厂仅有8间草房、4个酒班,年产白酒150吨。一九五八年,工厂扩大生产规模,增设了四个甑筒和8个酒班,并引进了四川泸州酒厂的曲酒技术,开始生产曲酒,产品命名为德惠大曲。该产品以高粱为原料,选用优质麸曲加生香酵母为糖化发酵剂酿制而成。酒液清澈透明、酱香浓郁、口味独特,是上等的饮中佳品。同年,企业生产白酒、曲酒400吨,获利50万元。一九六三年,德惠大曲被吉林省评为优质酒,并获吉林省轻工业厅颁发的优质酒证书。从此,德惠大曲跻身于吉林省名酒行列。一九七O年,德惠大曲制酒车间从德惠食品厂分离出来,组建德惠县酿酒厂。一九七二年,该厂生产德惠大曲酒119吨、白酒870吨,完成产值201万元,实现利润54万元。产品出口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一九七五年,该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把生产低度曲酒作为发展方向。同年,46°德惠大曲研制成功,并在广州商品交易会上实现出口。一九七九年,又开始试制38°德惠大曲,并于当年研制成功。翌年批量投入市场。在东北地区开启了生产40°以下低度曲酒的先河。
一九八O年,该厂再次扩大生产规模,兼并了德惠县苗圃,并接收了150000平方米土地,新建白酒车间及相关配套设施。翌年5月,11个酒班有8个迁到新车间生产。当年实现利润54万元。同年,46°德惠大曲被评为"吉林省优质产品"。
一九八二年十月,该厂将原址的白酒车间撤消,厂房划归给德惠县啤酒厂。在原址只保留一个曲酒生产车间。一九八五年,38°德惠大曲被评为"吉林省优质产品"。一九八七年,在东北"三省一区"低度白酒评议会上,38°德惠大曲被评为"麸曲浓香型白酒第一名";在东北"三省一区"首届东北轻工业名牌产品评奖中,38°德惠大曲获得"金杯奖"。此外,企业先后在标准化管理上被评为"省先进单位";在全面质量管理上达省优,获吉林省轻工行业"质量管理奖";在长春市政府提出的"双增双节"活动中立一等功;在企业管理升级中,被省政府命名为"省预备级企业"。
一九八八年,县属企业全面推行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该厂实行了全员抵押承包,在企业内部层层落实了责任制,实行产量、质量与工资、奖金挂钩,共担风险,极大地调动了全厂职工的积极性。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延长储酒期和提高储酒能力,改善企业基础设施,该厂把酿酒的砖窑改为泥窑,新建了一栋800平方米的包装车间,并在厂内铺设了柏油路,安装了水循环设施,使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又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当年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38°、46°、52°德惠大曲分别荣获"金牌奖";在当年全国首届保健产品评比会上,38°、46°、52°德惠大曲又分别荣获"金鹤杯"奖;德惠玉液荣获"银鹤杯"奖;50°德惠白酒荣获"新星杯"奖。原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为德惠大曲酒题词。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题词:"香飘大地";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宋任穷题词:"不断提高德惠大曲的质量,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生活服务";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余秋里题词:"酒中佳品";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康世恩题词:"德惠大曲,争创一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打入北京,成为中南海的特贡酒。还销往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通过落实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给企业增添了活力,也使该厂的经营发展步入了鼎盛时期。在落实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的3年时间里,该厂酒产量均在7000吨以上,实现利税在千万元以上,成为当时县财政收入的支柱企业。一九八九年,该厂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
一九九二年,52°德惠大曲荣获"国际巴黎特别金奖"。一九九三年,该厂为弘扬产品品牌,将原德惠酿酒厂改为吉林省德惠大曲酒厂。
一九九四年起,该厂由于市场、体制、资金等原因,致使生产经营连年下滑。一九九七年,该厂在保留原厂名的前提下被北京三鸣公司兼并。二OO四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协调下,吉林德大有限公司并购德惠大曲酒厂,将原厂名更名为德大公司大曲酒厂。自此,德惠大曲酒纳入了德大"一条龙"生产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