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吉剧资料库
谈吉剧《包公赶驴》中王粉莲的形象
    在线浏览
作者刘秀丽
时间2010年
期次11期
来源戏剧文学
关键词谈吉剧《包公赶驴》中王粉莲的形象,包公赶驴,刘秀丽,戏剧文学,一大三小
类别期刊
提要吉剧创建至今已经有50余年的历史了,其间创作排演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经典剧目。如新、老"一大三小",《桃李梅》、《卖线》、《赔情》、《搬窑》,业内称之为老"一大三小"。《三请樊梨花》、《孙猴上任》、《包公赶驴》、《三放参姑娘》,又被业内人称为新"一大三小"。作者参加吉剧工作的 30 余年,曾在《包公赶驴》中饰演王粉莲角色,并在 1986 年的全省中青年调演评比中荣获二等奖。近期,在省吉剧团创办的关东剧院中,吉剧的一系列经典剧目又复排上演,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由此,引发了一名吉剧艺术工作者的许多感慨,作者就《包公赶驴》中的王粉莲这个人物形象谈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包公赶驴》这部吉剧中王粉莲是个以“卖笑”为生的风尘女子,她贪图荣华,轻浮而虚荣,是这个人物的基调,但在表演时也有一个分寸把握的问题,把握的不准,稍一过份,就容易演成了淫贱的荡妇,王粉莲和恶贯满盈杀害人命的小衙内杨金吾是有区别的。她对于打死无辜人命是心怀恐惧并不赞同的,她内心深处还是保留着人性的良知。如果说作为演员要为这个人物编写前史的话,王粉莲是个家境贫穷的平民女子,为生活所迫进而“卖笑”,久为风尘所染,贪图浮华生活,极具虚荣之心的歌女罢了。在塑造王粉莲这一角色时,应在在表演中注意到了“对比与节奏”的变化。在戏中她出现了对包公装扮的赶驴老汉,由怀疑到惊恐又到释怀最后是信任乃至真相大白的心理变化过程,在体现这个变化过程中,运用了“停顿”、“眼神”以及道白节奏的快慢对比等手段,来对人物的内心变化进行外化的行为体现。
© 版权所有:吉林省图书馆 数字图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