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郑其木 | 时间 | 1960年 | 期次 | 第3期 | 来源 | 说演弹唱 | 关键词 | 迎得春光花盛开,谈吉剧《桃李梅》及其演出,桃李梅,说演弹唱,吉剧,郑其木 | 提要 | 在六十年代各项建设事业经棱大跃进的战鼓声中,我省新创的剧种——吉剧正式挺生了,并且以其第二个剧目“桃李梅”的演出,再一次博得了广大群众的热爱与赞赏。新剧种正式命名为“吉剧”,为我国百花齐放、万紫千缸的艺术园地增添了一朵富有地方特色的香花。吉剧在二人转的基础上,以继往开来之势,启开了我省戏曲史的第一页,轱柬了我省没有自己剧种的历史。这是全省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在我国戏剧史上,每一个剧种从产生到形成,都程历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漫长的历史。吉剧在短短的一年里,从剧本到唱腔,乐队件奏和舞台美术,都已经完整地形成了新型的戏曲品种。《桃李梅》初演之后,文艺界就这个剧目及其演出进行了热烈的赞誉,形成满城争说“桃李梅”的盛况。我们怀着无限兴奋的心情,也想谈一下初看这个剧目演出之后的观感。
《蓝河怨》和《桃李梅》这两个大型居剧目,从剧本创作、音乐唱腔以及演员的表演程式和服装、布景的提升,始终都注意了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生动活泼的表现方法,并且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有源可溯的种种尝试。它从东北地方戏——二人转的沃土上生发开来,脱出了原来的演唱形式,又保留和展发了二人转的特点与艺术精华,初步完成了角色行当化、唱腔板眼化的新的剧种。“桃李梅”在总结“蓝河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保留与发扬了“蓝河怨”的长处,并且吸取了某些名剧的精华进行再创造,从而弥补了“蓝河怨”在剧本创作上人物性格不够突出,情节比较简单,行当不够多样,唱腔欠丰富等弱点,丰富与发展了新剧种,使之趋于比较完整和成熟,并且为夸后进一步的发展丰富,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
|